主题论坛·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2025年11月22日
2025年11月18日,由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八届年会主题论坛“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水乡客厅举办。
本次主题论坛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李开盛主持,法国前总理洛朗·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为会议致辞,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发表主旨演讲。
法比尤斯前总理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的发展打破了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固有观念。在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中国兼顾效率与公平,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对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一种发展模式,更是对人类共同未来的重要思考。
周汉民会长在演讲中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也深刻影响着世界,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新动能,推动全球治理更加平衡和公正,为人类文明现代化注入新的价值。
随后,十多位国内外与会专家围绕助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进可持续发展议程,平衡安全与发展,促进人类共享未来等议题开展对话交流,分享真知灼见。
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和实践在何种程度上有利于构建更为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中国自身在产业和地方等层面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践对其他国家有何启示意义?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杨洁勉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对全球南方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中国推动基于平等的南南合作,成为有别于南北合作的伙伴关系新模式。中国在乡村振兴、减贫、产业升级、创新治理等具体政策领域的政策实践,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经验。
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驻华代表刘萌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对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中国在转向高质量发展、打造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在政府和企业层面对联合国环境、社会和治理理念的积极贯彻,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惠及一个更加包容、更加可持续的世界。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院长黄梅波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继承与超越,开创了后发国家自主性现代化新路径,超越了GDP导向的狭义发展主义,推动全球现代化范式向多元共生转变。中国对外援助秉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理念,促进了国际发展合作模式的创新。
巴基斯坦前总理特别助理、巴基斯坦“读懂中国”论坛理事长扎法尔·乌丁·马赫默德(Zafar Uddin Mahmood)是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亲历者,他指出,中国对促进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坚定追求,中国共产党对发展道路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经验。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为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注入了信心,也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切实的帮助,促进了中国发展的全球共享。
海南亚洲公益研究院院长黄浩明提出,中国社会组织不断发展,正成为促进中国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社会组织在促进减贫、健康和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等领域正发挥重要影响力,中国的发展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公平正义注入新的动力。
当今世界,面对国际经济安全化趋势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各国应如何平衡发展与安全?作为现代化进程的先行者和主力军,跨国企业如何适应和把握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和新机遇,促进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全球惠益共享?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敬鑫指出,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南方正面临越来越不安全的世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正使全球技术鸿沟日益加深,西方国家内部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对秩序、发展、稳定、和谐等理念的新探索对全球南方以及西方世界都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玻利维亚圣安德烈市长大学校长玛丽亚·尤金妮亚·加西亚·莫雷诺(Maria Eugenia Garcia Moreno)表示,发展中国家普遍希望在维持自身基本权益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实现安全与发展的平衡。新兴技术的发展对提高治理能力、促进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政府、高校、企业需要携手合作,实现包容性的发展。
德勤中国研究中心合伙人陈岚指出,跨国公司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了重要的增长动能。在“十五五”时期,中国的创新能力、完备的工业体系、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是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来源,并吸引跨国公司在新兴领域开展投资,将中国的创新动能转化为全球竞争力,分享中国发展红利。
第一财经研究院执行院长于舰表示,中国企业走向海外不仅拓宽了国际市场,更通过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与发展中国家共融共建,为目标国当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企业的现代化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微观代表,已成为全球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海康威视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合规官黄方红指出,国家之间有利益之争、观念分歧,但也有诸多诉求之同。在促进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保护环境等领域,科技企业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李开盛副院长在总结中指出,现代化是每个国家的共同追求,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基于自身的发展,也需要更好地与世界沟通,同时将人民置于发展的中心。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一个过去时,它是一个进行时,而且还是一个将来时,不仅惠及于全球南方,对发达国家也具有借鉴意义,更将促进全球70亿人的共同发展。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牛海彬,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处处长朱菊华、副研究员周士新、助理研究员李彦良、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处副处长黄放放、项目官徐晓岚参加了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