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English

简讯

希腊前外交部长、前欧委会移民、内务和公民事务委员季米特里斯·阿夫拉莫普洛斯来访我院并为“全球安全治理大讲堂”作专题讲座

2025年11月21日

2025年11月17日上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同来访的希腊前外交部长、前欧委会移民、内务和公民事务委员季米特里斯·阿夫拉莫普洛斯(Dimitris Avramopoulos)举行会见,双方就如何进一步深化中欧关系、促进人文交往等议题交换看法。

新建项目 (2) (1).png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助理教授齐思源(Vasilis Trigkas)陪同来访。上海国研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所副所长赵隆、欧洲研究中心副主任龙静以及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处科长黄文婷参加座谈交流。

微信图片_20251117160944_3898_339 (1).png

2025年11月18日,阿夫拉莫普洛斯(Dimitris Avramopoulos)再次到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为“全球安全治理大讲堂”作题为“非传统安全视角下的欧洲和中欧关系”的专题讲座,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助理教授齐思源(Vasilis Trigkas)博士陪同参加。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致欢迎辞,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所副所长赵隆主持讲座。

微信图片_20251119121616_4067_339 (1).png

陈东晓院长提出,中欧关系在冷战后显现出多维性、复杂性和重要性,总体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向前发展。但近十年,中欧之间出现紧张而不稳定的氛围,双方需要深入交流、探寻其内在驱动力和共同议题。

阿夫拉莫普洛斯部长从三个层面分析欧洲和中欧关系。他认为在全球层面有三股关键性塑造力量:一是乌克兰危机及其溢出的不稳定性,二是日益激烈的中美竞争,三是在快速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欧洲的身份再定位。在区域层面,欧洲面临着一场信心危机,各成员国政策导向的碎片化使欧盟难以形成一致意见,极右翼回归的趋势使欧洲的道德和民主目标受到侵蚀,这些因素都将影响欧洲团结及其全球角色。在中欧关系层面,尽管中国在产业政策和科技领导力方面与欧洲存在竞争关系,但在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公共卫生等全球性问题上仍然是欧洲的重要伙伴,开放而可预测的中欧关系对全球稳定必不可少。面向未来,一个团结、向前看的欧洲可以为消除分歧、推动可持续发展、捍卫多边主义注入稳定力,欧洲与中国及外部世界的互动应当在“信心驱动”而非“恐慌驱动”下进行。

新建项目 (4).png

最后,上研院专家与阿夫拉莫普洛斯部长围绕多边主义、中欧合作潜力和互信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莼思,欧洲研究中心主任张迎红、副主任龙静、副研究员童立群、郑英琴,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刘宗义,国际传播中心执行主任李忻,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所副所长封帅、所长助理李红梅、助理研究员薛晨、苏刘强、牛晓萍、谈晨逸、吴孟克参加讲座。

微信图片_20251119121624_4070_339 (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