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English

简讯

我院共同主办第二届全球文明倡议高级别对话

2025年11月20日

2025年11月18日,以“文明互鉴与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八届年会正式拉开帷幕。11月17日下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年会特别会议:第二届全球文明倡议高级别对话率先开启。

微信图片_2025-11-18_165049_257.png

本次高级别对话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主持,十余位中外嘉宾围绕全球文明倡议的中国智慧与世界意义,以及构建国际合作机制,推动文明传承创新与和谐发展的议题开展了深入讨论。

微信图片_2025-11-18_165002_701.png

陈东晓院长在开场致辞中表示,自2023年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以来,文明交流互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面对百年变局的动荡变革和全球治理的多重困境,人类文明应在平等对话中增进理解,在交流互鉴中实现共同进步。

微信图片_2025-11-18_164644_085.png

中国主张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为多样文明的和谐相处、和合共生贡献了怎样的智慧?各大文明智慧对推进相互友好交往及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有哪些启示意义?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表示,文明不是独唱,而是不同文明音符共同汇聚成的乐章。中国式现代化是文明互鉴的创新实践,强调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开放的,倡导不同文明多样共生、平等互尊、开放包容,为世界展现了现代化的多样性。

微信图片_2025-11-18_164641_302.png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联部原副部长艾平指出,历史经验表明,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只有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国际组织、国际化大都市、跨国文化精英对全球文明的交流和对话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微信图片_2025-11-18_164638_368.png

墨西哥前文化部长、墨西哥城旅游局局长亚历杭德拉·弗劳斯托·格雷罗(Alejandra Frausto Guerrero)表示,文明不是彼此隔绝的高墙,而是相互交融的河流。中墨同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都有着活力四射的现代文化和对现代化的共同追求。清洁能源、数字技术等新兴产业也成为连接中墨两国的新纽带。两国可以在交流互鉴中促进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微信图片_2025-11-18_164947_351.png

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两大文明间的深层对话对健康的中欧关系至关重要。中国德国友好协会会长史明德大使表示,文明伙伴关系是中欧关系的精神纽带,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途径。中欧需要尊重文明多样性,促进多元交流互鉴,凝聚共同价值底线,共担文明发展责任,开创全球文明新范式,携手应对全球治理挑战,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微信图片_2025-11-18_164942_387.png

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索海尔·汗(Sohail Khan)指出,面对当前变局与逆风,世界不仅需要合作机制的升级,更需要对话模式的创新,全球文明倡议有着前所未有的重要性。上合组织的“上海精神”强调尊重文明多样性,倡导文明对话互鉴,超越地区合作成为全球文明交流的典范。上合国家间教育、文化交流不断深化,为多元文明的和谐相处提供了现实的范例。

微信图片_2025-11-18_164647_190.png

新华社原副总编辑、党组成员周宗敏强调,文明是世界各国连接的纽带而非割裂的壁垒。各国需要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开展文明对话,在双向奔赴中推动文明互鉴,在发展实践中促进文明创新,在命运与共中凝聚文明共识,为动荡世界注入稳定力量。

微信图片_2025-11-18_164653_820.png

巴基斯坦前总理特别助理、巴基斯坦“读懂中国”论坛理事长扎法尔·乌丁·马赫默德(Zafar Uddin Mahmood)表示,中国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但中国从未侵占或殖民其他国家,也从未强迫他国接受中国的文明。在联合国、上合组织、金砖国家集团等多边平台上,中国积极鼓励文明对话,促进文明互鉴,为超越狭隘民族主义、推动合作共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微信图片_2025-11-18_164956_353.png

文明载体超越了国家范畴,国际组织、高校和社会团体在推动文明传承转化和交流互鉴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文化、体育、艺术界精英对国际跨文化交流的亲身经历也对文明互鉴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尹冬梅表示,全球高等教育的合作和交流对促进文明互鉴和协作具有重要意义,从语言到话语,从交流到交融,高校的国际合作为国际社会注入稳定性。技术发展更将促进学术文献、考古样本、数字遗产的开放共享,促进国际协作研究。

微信图片_2025-11-18_164635_529.png

辨喜国际基金会资深研究员维诺德·阿南德(Brig Vinod Anand)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促进国际和平、可持续发展、人类进步的重要源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十国集团、上合组织、金砖国家集团等多边国际组织中,文明对话日益受到重视,民间层面的文明对话也日益增加,为世界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创新、数字鸿沟等全球议题提供动力。

微信图片_2025-11-18_164952_804.png

上海市社会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景莹回顾了上海社会组织在援助非洲抗击疟疾疫情、赴美开展歌舞剧交流等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强调了社会组织在国际交往中发挥自身中立性、灵活性、专业性优势,为补充政府和市场作用、促进民心相通、推动国际合作网络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微信图片_2025-11-18_164650_413.png

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则结合上海博物馆的古埃及文明大展、英国皇家美术馆珍藏展、纽约大都会联合展等国际博物馆合作实践,探讨了博物馆作为连接古今的桥梁和文明互鉴的窗口,在传承本土历史文化、促进国际文明对话的重要意义。

微信图片_2025-11-18_164629_598.png

中国冬奥会首枚金牌得主、全国政协委员杨扬的另一个身份是联合国难民亲善大使,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副主席。她感受到,奥林匹克本身就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员全力以赴追求胜利,又能彼此拥抱、比邻而居,展现了人类互相尊重、合作互信的理想样貌。

微信图片_2025-11-18_164632_855.png

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院士,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与传播研究院院长熊澄宇成功策划了北京-巴黎、北京-斋普尔、北京-雅典三场古都文明对话。他表示,文明的历史就是不同文化对话、融合的过程。学者和民间的对话交流,使不同文明从“各美其美”走向“美人之美”,促进文明和社会的发展。

微信图片_2025-11-18_164624_967.png

中国香港导演、中影(上海)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季礼回顾自己的从影之路时表示,文化“走出去”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课题和挑战。中国有庞大的电影市场和良好的产业环境,中国市场欢迎全球电影人合作,促进全球年轻电影人在交流合作中共同进步。

微信图片_2025-11-18_165005_974.png

陈东晓院长在会议总结中指出,世界各国、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使全球文明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发挥真正的作用。中国愿与各国一道,继续秉持联合国宪章精神,尊重文明多样性,拓展合作路径,共同推动构建人类文明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