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English

简讯

第十七届“金仲华国研杯”征文颁奖仪式暨青年学者研讨活动在浙江桐乡成功举办

2025年11月13日

2025年11月11日,第十七届“金仲华国研杯”征文颁奖仪式在金仲华先生故里——浙江桐乡隆重开幕。本次活动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文汇报社及浙江省桐乡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青年学子齐聚一堂。

合照.png

上午首先举行了开幕式暨颁奖仪式。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会长、《国际展望》主编陈东晓在致辞中对获奖青年学者的学术洞察和在理论探索上付出的努力表示高度赞赏。

20251111090407-DSC05848_3060405206-4110590106 (1) (1).png

他指出,今年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建院六十五周年,金仲华先生作为创始所长,为上海国研院发展成为如今具有国内外卓越影响力的国际问题智库奠定了重要基础。在金仲华先生的家乡桐乡举办这场活动,就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他的学术风范和家国情怀,激励更多后来者沿着他的足迹,胸怀“国之大者”,勇担社会科学工作者使命和任务,深入思考并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不久前胜利闭幕,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希望参加本次征文竞赛的各位青年才俊,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根本遵循,敏锐把握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脉络,从历史维度、现实维度、价值维度、实践维度等四大维度着眼,为更主动塑造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格局,展现新一代国际问题研究者的历史自觉和创造精神,贡献磅礴的思想力量。

20251111091133-DSC05892_3060405206-4110591884.png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杨洁勉在致辞中,殷切嘱托学界同仁重视国际问题研究的文脉传承。他强调,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当下,学人需兼具历史纵深与前沿视野,承前启后,推动学科建设与政策研究深度融合。同时,他还鼓励青年学者主动开拓自主知识体系,不必“言必称西方”,要立足于中国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20251111092805-DSC06007_3060405206-4110637687(1).png

桐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莫忠海回顾了“金仲华国研杯”与桐乡市多年以来的紧密合作。他表示,这一学术盛事已成为桐乡文化学术交流的重要品牌,未来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促进国际关系研究的繁荣发展。
       随后,第十七届“金仲华国研杯”征文获奖作者代表依次上台领奖。

20251111093651-DSC06078_3060405206-4110720886 (1).png

20251111093740-DSC06095_3060405206-4110662543 (1).png

20251111093851-DSC06125_3060405206-4110643767 (1).png

20251111093928-DSC06134_3060405206-4110643985 (1).png

颁奖典礼后,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前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大使作了题为《变乱交织的中东和中国的中东外交》的主旨演讲。他结合自身外交实践中的“亲历、亲见、亲闻”,深入剖析了当前中东地区的复杂局势,并系统阐述了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外交理念与实践。吴大使的演讲史料翔实、见解独到,为与会者理解中国中东政策提供了宝贵的一线视角。

20251111102840-DSC06349_3060405206-4110763666.png

下午的活动移师桐乡市图书馆,分为两个平行论坛同步进行,围绕国际秩序变迁、全球治理、大国竞争及新兴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平行论坛一以“百年变局与国际秩序变迁”及“全球南方与全球治理”为议题。在“百年变局”议题中,获奖作者许哲杰、李昊儒、丁伟航分别就知识权力适配、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影响传导及多边主义理论重构发言。华东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范军在点评中肯定了论文的创新性,但也提出了理论自主性和历史纵深不足等问题,令在场学人深受启发。

在“全球南方与全球治理”议题中,张明珠从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视角探讨全球治理倡议,谭舒婷则分析了“全球南方”在气候治理改革中的差异化路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周士新在点评中指出,这些研究紧扣时代脉搏,为理解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来自“南方”的新思路。

新建项目.png

平行论坛二则聚焦于“大国竞争与地缘政治”及“国际关系中的新兴议题”。获奖作者薛纪澜、曾湘棋、张艺懿分别就国际化内战与和平协议、地缘政治风险与中国投资、美国对华“芬太尼外交”的逻辑展开论述。上海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中心主任余建华在点评中强调了地缘政治研究中实证分析与理论构建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新兴议题”研讨环节,杜洞光与罗立晗合作的数字加密货币与国家安全研究、潘子阳与庄安林对美国对华生物议题竞合策略的分析,以及章乐凌对关键矿产国际议程设置的研究,展现了跨学科探索的活力。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钟焰在点评中肯定了青年学者对科技、生物、资源等非传统安全议题的敏锐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就三个领域话题进行了更深入地剖析。

新建项目 (1).png

论坛结束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政策与创新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蒋尊泽、王天禅分别汇报了分论坛研讨情况,从议题选择、方法论创新和理论发展等角度对论坛成果进行再现。

微信图片_20251112125318_322_342 (2).png

微信图片_20251112125318_322_342 (1) (1).png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政策与创新研究所叶青作会议总结,对与会者的积极参与和高质量研讨表示感谢,并对明年的征文活动进行了展望。

新建项目.png

下午研讨活动举办之前,获奖作者代表与参会者参访了金仲华先生故居。

新建项目 (2).png


第十七届“金仲华国研杯”征文获奖名单

 

一等奖 

《外来知识、权力结构与国家治理效度:基于“知识-权力-语境”适配性逻辑分析》

许哲杰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二等奖 

《秩序的跨层次塑造——预期管理如何传导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影响》

李昊儒  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海合会国家 “ 向东看” 的地缘经济根源》

王晓宇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东研究中心 

 

三等奖 

《数字加密货币影响国家安全的三维机制及其治理逻辑》

杜洞光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罗立晗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全球治理倡议与全球南方新发展——基于国际公共产品

供给进程的视角》

张明珠  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生态位护持:美国对华生物议题竞合的策略选择》

潘子阳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理工大学

庄安林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示弱何以制强? —— “全球南方”推动全球气候治理改革的路径差异》

谭舒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 

 

《国际化内战的冲突结构何以影响和平协议的实施?》

薛纪澜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优秀奖 

《美国盟友对华政策分化:威胁认知与利益权衡》

王  淼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院 

 

《大国战略竞争与国内政党政治:美国对华 “芬太尼外交” 的生成逻辑与演进动力》

张艺懿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矿产国际议程设置的产业基础、冲突路径与得失分析——以中国稀土出口管制为中心》

章乐凌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女性政治赋权的革命起源:一项全球分析( 1900—2014)》
       
肖伟林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刘颜俊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东道国地缘政治风险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基于军事-经济权变的视角》

曾湘棋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从“威尔逊理想”到“真正的多边主义”:多边主义理论演进的历史逻辑与当代重构》

丁伟航  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