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东外交就此告别颓势?
2013/9/30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的中东外交可谓“精彩纷呈”,不仅在巴以,而且在叙利亚化武和伊核问题上均有所起色。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已经根本改变自小布什政府以来在中东外交上的颓势。
诚然,近期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外交可圈可点。美国国务卿克里几下中东,周旋巴以和谈,并促成双方领导人重启和谈进程,或多或少唤起了国际社会对巴以和平进程的良知,或多或少恢复了巴以和国际社会对和平进程前景的信心。
美国的外交也在美伊这一重要但又复杂的双边关系上取得了突破。奥巴马总统虽因“复杂原因”未能与伊朗总统鲁哈尼巧遇,但最后得以在鲁哈尼离开美国之前进行了一次长达15分钟的电话交流,总算弥补了些许遗憾。而美国国务卿克里则在6 1外长会谈中与伊朗外长相邻而坐,且进行了单独交流。良好的气氛带了积极的效果,可以预期,不出意外,10月15和16日的伊核谈判将在比较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在叙利亚问题上,奥巴马政府也可谓斩获颇丰。美国国内一部分人对奥巴马政府未能利用此次化武危机对叙利亚发动军事打击而感到遗憾,并认为这是一个失败。然而,其实不然。尽管究竟冲突中的哪一方使用了化学武器还存在争论,但经过此轮博弈,美国已经达到了在道义上诋毁阿萨德政权的目标,而且为对阿萨德政权采取进一步强硬措施争取到了合法性。
奥巴马政府之所以能够在中东外交上多点突破,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长期积累、其超级大国的实力及其所掌握的多重资源一直是其在该地区外交的坚实基础。同时,国务卿克里的兢兢业业则是其直接原因。作为民主党内资深政治家,克里自视为擅长于且热衷于中东问题的专家。比如,早在其担任参议员外交委员会主席时,他便曾亲自率团访问叙利亚,试图说服叙利亚放弃追随伊朗的外交政策。自出任国务卿以来,克里便将其主要精力放在中东问题上,多番在中东有关各方之间奔走。此番成功,克里自然功不可没。
尽管此番美国的中东外交着实让人眼花缭乱,其初步成功也毋庸置疑。然而,这是不是意味着美国就此获得了解决诸多棘手问题的钥匙,是不是意味着自小布什政府以来美国在中东地区外交的被动局面将从此改变,仍将是一个疑问。
巴以重开和谈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鉴于以色列的态度,其前景并不容乐观。以色列即使是在暂停定居点建设等基本问题上也不愿意做出让步,而美国也不愿意对其采取强制措施,国际社会如何相信和平进程能够取得进展?叙利亚化武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固然符合国际社会对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共同诉求,但化武问题和叙利亚问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化武问题即使解决也不意味着叙利亚问题自然获得解决。
再次,美伊关系缓和虽符合双方以及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但美伊双方均只在口头上放弃了对立,没有一方放弃了导致对立的思维和政策逻辑。鲁哈尼仍然强调美国和以色列是造成世界和地区不和平不稳定的原因,并要求与美国进行“基于相互尊重和利益”的“建设性接触”;奥巴马则仍然坚信威胁和谈判是达成协议的方法,仍然延续了其大棒加胡萝卜的政策思维。鲁哈尼的前任曾指出,大棒和胡萝卜是用来对付毛驴的,而伊朗不是毛驴。美国会改变这种不尊重的政策吗?
当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美国密集的中东外交并不意味着亚太地区在总体外交布局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中东外交之所以凸显,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如前文指出克里希望以自己的专长首先获得突破,二是因为美国认为无论是朝核还是其他亚太地区问题相对处于可控状态,而中东热点问题不断升温,作为“世界警察”的美国不能不管。亚太作为关乎美国经济稳定和战略大局的地区,其重要性不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