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议题扩展与前景展望
2013/9/29
第五节聚焦“G20更广泛议题”,与会者就G20议程的设定标准及其是否应该将议程扩展到发展、安全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G20议程设定应遵循什么样的标准?一位与会者指出,首先应看其与G20“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与平衡增长”的核心使命是否相关,如金融监管、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等,叙利亚这样的紧急议题会临时插入,但更多是一些介于上述两类议题之间的事项是否应包括,则应看其问题的困难程度、争议程度,是否需要领导人介入。另有与会者指出,应将议程分为四类,一是领导人希望讨论的,例如叙利亚问题;二是领导人必须或者应该讨论的,例如国际发展;三是领导人不需要讨论的,但是可能能帮助取得进展的;四是装饰性的。第四类议题应该去掉。另有与会者则认为,G20议题可分为紧急性的议题和长期性、战略性议题,紧急性议题无法回避,长期性议题很多,每届峰会应聚焦其中一部分。
G20应否讨论发展议题?与会者一致认同,G20应该而且无法回避发展议题,归纳原因大体有如下几个:第一,发展与增长具有内在的联系,二者不应相互割裂、取此失彼,食品安全、金融包容、人力资源等发展问题事关世界经济长期增长的质量;第二,发展实为认同和公平问题,实现国家间的均衡发展,事关全球化的可持续性;第三,G20需要一个“宏大交易”,发展议题是G20发达与新兴成员之间实现议题和利益交换所必须的,否则新兴成员没有参与积极性;第四,OECD、联合国、世行等已经在发展问题上做出了很多努力,但发展是跨领域和系统性重要议题,G20应在全球网络中扮演一个协调者和领导者的作用,为未来指明方向。另有与会者强调,安全与发展密不可分,不排除G20在安全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有不同意见认为,象叙利亚这样的问题,俄美是核心决策国,没必要让G20这么多的成员参与。
但是,与会者同时指出,G20运作体系正变得越来越庞大,会议成果文件越来越长,各成员国和各国际组织竞相增加其偏爱的议题,承诺越来越多,但其落实情况差强人意。2014年G20峰会主办国应精简流程,对发展问题应更注重对承诺的落实。一位与会者更深刻地指出,发展问题的关键为,如何超越华盛顿共识建立新的共识,为各国发展找到真正奏效的方案。若无法寻找到此种各国真正需要的方案,G20便无法强行落实领导人作出的承诺,G20更多是一个促进各成员国建立互信和交换信息的进程,而非一个落实机制。
第六节“会议小结和未来展望”中,与会专家强调,G20第一次实现了新兴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并建立了官员层面的沟通网络,其意义重大。但G20是否真正发挥了领导力作用,是否实现了其潜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明年G20应对过去五年的发展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其议程应保持延续性,并应采用“回到基点(back to basics)”的路径,即紧紧围绕G20“强劲、可持续与平衡增长”的核心议程和基本命题进行讨论,精简流程,关注承诺落实,最大化领导人会议的价值和成果。G20应加强“双轨制”,即领导人议程和会议成果文件应尽可能地简化,而将更多的专门议题交由工作级别官员和国际组织去做。
G20不应面面俱到,而应在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问题上下功夫,认可其他国际组织的成果,宣扬和推广成功的国内政策实践。G20明年峰会应成为多边贸易体系复活的第一步。发展、气候变化应是议题的一部分,但应侧重落实。税收议题今年取得了重大成果,但OECD野心过大,务实的做法是加强透明度和信息披露。另有与会者认为,发达国家债务问题实际是世界经济未来相当一段时期面临的最重大风险,如果没有新兴国家的支持,发达国家的债务不可持续。美国需要年均6%的增长方能维持其债务,而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G20应有所行动,使发达国家债务占GDP比重回到可持续的水平。另有与会者指出,如何使全球化由混乱走向英明(smart globalization),如何使G20在内的国际承诺真正获得国内的支持,是国际合作真正有效的关键。应更深入地研究合作成功的案例以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