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English

时评

土叙危机:土耳其为何要制造

  2012/10/19 来源:新民晚报

  自10月3日以来,内乱中的叙利亚和土耳其卷入一场“以牙还牙”的炮战。雪上加霜的是,10日土耳其拦截了自莫斯科飞往大马士革的叙航客机,称机上搭载“弹药和军事装备”,令两国矛盾再度加剧。一些人担心,土耳其利用这两件事发难,为军事介入叙利亚内部冲突寻找借口;更有人认为,北约以此为契机,试图发动对叙利亚的军事干预。土叙危机到底会不会演变成一场战争呢?我们听听专家的意见。
                                                                                                                                                         ——编者

  1、土耳其当局骤然“变脸”皆因误判叙利亚局势

  问:作为北约成员国、中东地区大国及叙利亚邻国,自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土耳其一直充当倒巴沙尔政权的“排头兵”:协调北约和阿拉伯国家关系,支持并扶植叙利亚反对派,召开“叙利亚之友”国际会议,并为叙反对派提供武器、情报和资金,多次呼吁巴沙尔立即下台。土耳其为什么这么积极?它想从“倒叙”中获取什么利益?

  答:由于库尔德民族问题和水资源问题,土叙关系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冷和平状态。2002年土耳其正义和发展党执政后,两国关系得到积极改善,叙利亚一度成为土耳其最亲密的邻国,埃尔多安政府也把改善与叙利亚的关系视为其“多年来最大的外交成果”。去年3月叙利亚发生动荡后,土耳其一度试图扮演调停者的角色,在斡旋未果后,两国关系开始急转直下。动荡前还与巴沙尔政府保持良好关系的埃尔多安政府转眼成了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最积极的支持者,为此甚至不惜将自己置于与叙利亚直接对抗的境地。

  土对叙政策大幅度转向一度让许多分析人士跌破眼镜。有专家指出,土耳其高调地介入叙利亚问题,其目的是借此来显示其作为地区大国的影响力。从近年来在一系列中东热点问题上的抢眼表现看,这确实是驱动土耳其政策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笔者以为,导致土耳其对叙利亚翻脸的一个最直接原因是土耳其对叙利亚局势的误判。我们看到,当时所谓的“阿拉伯之春”来势汹涌,一时间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等阿拉伯强势领导人纷纷落马,也门总统萨利赫、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惶惶不可终日,而美国和西方主要国家领导人立场鲜明,态度坚决地站在反对派一方,明确支持政权更替。与此同时,北约蠢蠢欲动,阿盟受一些国家操控,对叙利亚政府采取了步步紧逼的政策,而叙利亚反对派则借势起事,掀起阵阵反政府浪潮。面对这样的局面,土耳其认为,巴沙尔政权垮台已势在必然,由此,土耳其决定高调介入叙利亚局势,并且在与叙对立的路上越走越远。需要指出的是,在动荡初期中东一些专制政权纷纷倒台之际,所谓的“土耳其模式”却受到了许多西方和一些阿拉伯国家人士的热捧。对此,土耳其表面上保持低调,实际上乐见其成,更愿意发挥“榜样的作用”。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对叙政策的变化。

  需要指出的是,土耳其近年来在中东地区影响力上升更多得益于前些年奉行的保持中立、与周边邻国实现“零问题”的外交政策。而其后期采取的冒进政策反而导致其早期提出的“与邻邦零问题”的目标变成了“零邻邦无问题”的现实。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特别顾问多米尼克•莫伊西曾经撰文指出,“土耳其越把自己当成一个地区大国并以此来行事,就越有可能削弱其想成为榜样的雄心,同时让其东边的邻国害怕”。这确实值得土耳其反思。

        2、土“单兵空进”倍感孤独与俄罗斯翻脸欲引关注

  问:土耳其明知道俄罗斯方面对于巴沙尔政府的支持立场,为什么要挑俄罗斯客机下手?它真的要与俄罗斯撕破脸吗?北约目前对叙利亚的立场到底持何种态度?它是否给土耳其开出什么条件,让它充当“倒叙尖兵”,然后亲自动手?

  答:如上所述,土耳其在推翻巴沙尔政权问题上已经没有了退路,这使它在很大程度上站在了反对外部势力强行推动叙利亚政权更替的俄罗斯的对立面;迫降俄罗斯飞机后,在俄罗斯面前也断了自己的退路。

  土耳其之所以不惜与俄罗斯撕破脸,一是因为它确信这架飞机上装载的物资会帮助叙利亚政府打击反对派武装。埃尔多安表示,这些军用设备和弹药是运送给叙利亚国防部的。对此,俄罗斯虽反驳称,这些都是合法供应商以完全合法的方法运送给合法客户的货物,不受任何国际法所禁止,但也没否认是军民两用设备。俄《生意人报》当天报道称,客机上载有12箱雷达零部件,适用于叙政府军导弹防御系统,因为没有弹药,所以不需获得特殊许可文件。这显然增加了土耳其的担忧。二是土耳其试图拿这一事件说事,以期引起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和北约对事态的关注。

  土耳其不惜将事态搞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日子土耳其明显感到一种被推到台前的“孤独”。总统居尔最近警告称,“我们一直担心的最糟糕情况正在叙利亚发生”,尽管阿萨德政府“迟早”会下台,“我们主要希望,在叙利亚变成更大的废墟、有更多人流血前,国际社会必须采取有效行动”。

  土耳其的担心不是空穴来风,从叙利亚击落土耳其越境战机,到后来两国在边境地区互相炮击,美国的表态在土耳其看来简直就是“光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而北约在介入叙利亚问题上的政治热情也越来越低。奥巴马政府最近刚刚否定了欧洲一些国家和叙利亚反对派武装要求提供武器及效仿北约在利比亚的行动在叙利亚建立“禁飞区”的呼吁。对于土耳其提出的在叙境内建立难民保护区的要求,许多美国官员也并不以为然。

  一些美国和西方国家官员认为,利比亚与叙利亚的情况没有可比性。利比亚的行动是由联合国、阿拉伯联盟和北约批准的,但是这三家都还没有批准叙利亚的行动。奥巴马早些时候将叙利亚是否使用化学武器作为其考虑是否对叙动武的“红线”,其实是一种“以进为退”的策略。因为叙利亚曾经表示,只有在外国势力武力打击时,才有可能动用化学武器。以目前冲突双方的力量对比看,政府军根本不需要动用化学会武器,这也意味着美国不会对叙采取军事行动。

  北约的态度也让土耳其心寒,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在土叙连续互相炮击后表示,如果形势需要,“北约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保护和保卫土耳其”。但北约希望各方能够保持克制,避免土叙危机进一步升级。拉斯穆森还说,他认为“政治方案”是解决叙利亚危机的正确途径。

  这样的局面确实让土耳其焦虑和无奈,但它宁愿相信这是因为美国大选牵制了国际社会对叙利亚的关注;大选尘埃落定后,美国一定会重新聚焦叙利亚。这或许也是眼下土耳其要在土叙边境制造适度紧张的真正原因。

        3、库尔德武装袭叙城镇巴沙尔顺导祸水北流

  问:土耳其为什么选在此时在土叙边境制造紧张,而不是土耳其战机被击落的6月?叙境内的库尔德武装为何能轻而易举地攻占北部城镇?

  答:土叙矛盾是由叙利亚危机引发,其发展也必然与叙局势变化密切相关。6月击落战机、10月初边境炮击以及近期拦截客机等一系列事件既表明了双方矛盾正在加剧恶化,同时也反映了叙利亚局势自下半年来正在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一方面,叙利亚政府在顶住境内外反对派一波又一波的猛烈攻势之后已渐渐稳住了阵脚,并在最近几个月里加强了对武装反对派的清剿,收复了一些失地。反对派方面则出现了新的分化:以叙利亚“全国民主变革力量民族协调机构”为代表的叙境内最大的反对派政党联合体,近期呼吁召开叙利亚问题国际会议,以找到政治解决办法,并呼吁政府军和反对派武装在适当的国际和阿拉伯的监督下立即停止暴力。而以“叙利亚自由军”为代表的武装反对派则坚持武力推翻现政权,近期有报道说,一些零星的伊斯兰武装组织结成了“解放叙利亚阵线”。

  另一方面,随着大选的临近,美国对叙利亚问题的实际投入已大为减少,其他西方国家介入叙危机的政治愿望也明显不足,国际社会对叙问题的关注度有所减弱。而叙利亚政府也正在利用这段时间加大打击力度,试图一举重创反对派武装,扭转先前的不利局势,为未来事态的发展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由于土耳其在叙利亚问题上早早站队,介入太深,其在推翻巴沙尔政权问题上已没了退路。因此,叙局势的上述变化显然是土耳其不愿看到的。土耳其在土叙边境制造适度紧张,其目的就是希望将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注意力重新聚焦到叙利亚,继续保持对巴沙尔政权的压力。

  但是,土耳其在这个问题也不敢过于造次,因为它在库尔德问题上遇到了新的麻烦。7月19日,叙利亚境内的库尔德武装分子发动了一系列大规模袭击,居然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北部的一些城镇。这是库尔德人自叙利亚动乱以来首次参与反对巴沙尔政权的军事行动,参与夺城略池的库尔德武装被认为是土耳其境内反政府的库尔德工人党的叙利亚分支——民主联盟党。这让土耳其感到极其不安。在过去许多年里,库尔德工人党制造了许多起反政府叛乱,造成了数万人伤亡。土耳其担心,库尔德人会把这片土地用作向土耳其军队发动袭击的基地——正如他们多年来一直在邻国伊拉克所做的那样。

  一些西方分析人士认为,这正是巴沙尔下的一步妙棋:将叙土边境的一些城镇让给库尔德武装,正如土耳其收留叙利亚反对派武装一样,给对方制造麻烦。同时,把国内危机变成区域危机,还可向大国施压,迫使他们尽快找到结束冲突的办法,并使西方在采取军事干预问题上更加谨慎。

  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最近表示,如果该地区成为库尔德游击队入侵土耳其的基地,他将随时准备向叙利亚派遣军队来对付库尔德人武装。但笔者认为,果真如此,叙利亚问题的焦点就会转移,局势会更复杂,叙危机也更难解决。因此,土耳其未必会在这个问题上动真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