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撂挑子”与叙利亚危机的发展
2012/8/10
联合国大会8月3日通过了阿盟提出的叙利亚问题决议,俄中等12国表示反对。与此同时,叙利亚危机联合特使安南决定不再续任,国际社会呼吁尽早确定安南的继任者。那么,安南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谁能接过安南的担子?叙利亚局势会向哪方面发展?我们请专家作一番分析。
1、政府军放手施重拳 反对派盼外国介入
问:目前叙利亚危机已发展到什么程度?请您简要综述一下。
答:叙利亚冲突持续已久,但7月起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此前冲突双方的交火主要集中在哈马、霍姆斯等叙利亚中部城市,但从7月15日以来,反对派武装开始在首都大马士革及其周边地区和政府军展开激战。此后,叙利亚危机迅速升温,各种负面消息接踵而来:
18日,叙利亚国家安全总部遭自杀式爆炸袭击,造成包括国防部长在内的多名高官伤亡,而放手一搏的叙利亚政府则加大了对盘踞在大马士革及其附近地区的武装分子的清剿。19日,英国等西方国家向安理会提交的单方面向叙利亚政府施压的决议案再次遭到中俄的否决,恼羞成怒的美国则表示要放弃外交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努力,拉拢“各色各样的伙伴”在安理会之外采取行动与巴沙尔展开对抗。8月2日,安南于百般无奈之中宣布将不再续任联合国-阿盟叙利亚危机联合特使。而在国际社会一片遗憾声中,唯有叙利亚反对派对此表示欢迎,认为安南此举说明他已承认自己的计划失败,并对叙利亚政权感到绝望。8月6日,政府军声称已全面控制大马士革,但话音未落,叙利亚的国家广播电台大楼就遭到恐怖袭击。同一天,叙利亚官方宣布,上任不到两个月的叙利亚总理里亚德•希贾卜已被免职,而外电则称,希贾卜已和另外3名部长叛逃至约旦并宣布加入反对派阵营。这一天还有48名来自伊朗的什叶派朝觐者在大马士革郊区遭反对派武装绑架。
与此同时,在叙利亚第二大城市阿勒颇,反政府武装继续与政府军展开决战。阿勒颇距离土耳其南部边境只有50公里,反对派一直希望将其变为自己的大本营。对反对派而言,占领阿勒颇不仅可以控制国内最重要的工业和商业重镇,而且可以打开连接土耳其口岸的通道,获得更多的武器和物资援助。而对政府军来说,在重新掌握了大马士革的控制权后,如能乘胜拿下阿勒颇,将对恢复叙国内局势的稳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政府军和反对派都把阿勒颇战役称为“决定性”战役。
7月20日,叙利亚自由军趁政府守军不备,忽然向阿勒颇展开全线攻击,并一度占领了市内多个地区。政府军随即投入重兵反扑,并在结束了对大马士革残余武装分子的最后清剿后,加大了对阿勒颇地区反政府武装的打击力度。据最新的报道,由于不敌叙利亚政府军连日来的强烈攻击,反对派已于当地时间8日上午撤退,政府军则继续增加兵力以图重新全面控制阿勒颇。
近期叙利亚局势发展表明,自从反对派对叙利亚政府的核心机构发动恐怖袭击后,占有军事优势的政府军已经打消了早先对国际舆论的顾忌,放手对其所谓的恐怖分子实施重拳打击。而反对派武装则指望获得外部势力更直接的军事支持来同政府决一死战,未来几周叙利亚或将爆发更为惨烈的战斗。
2、“外交解决”目的何在 安南辞任原因何在
问:安南为何选择这个时机宣布不再续任? 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道路会否因此中断?
答:安南宣布将不再续任联合国-阿盟叙利亚危机联合特使一事,引发了国际社会的热议。和以往几次在安理会涉叙议案遭到否决后的反应一样,美国和西方在第一时间向俄罗斯和中国发难,认为是“俄罗斯和中国拒绝支持对巴沙尔政权采取行动”导致了安南的辞职。但是安南自己讲得很清楚:“叙利亚政府寸步不让,叙反对派越来越执迷于战争,国际社会缺乏团结”,是令他无法继续工作的三大原因。
显然,卸职不是安南其半年前踌躇满志地接过特使这一重任时所能预见的。事实上,当时确实出现了一些有利于政治解决的迹象。如安南近日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的题为《我的离任建议——如何挽救叙利亚》一文中所说,在他获得授权初期,其促使国际社会相互合作,消除破坏性元素,让各派势力将思路集中到参与制定政治进程上的理念是赢得国际社会支持的,由安理会授权的联合国军事观察员也很快被派遣至叙利亚。在4月12日实施停火以后,叙利亚当局也确实停止了对平民社区的轰炸,这一切“显示出各方团结、行动一致所能产生的影响”。问题是,事态为什么会发展到今天的地步?
毋庸讳言,叙利亚危机发展到今日地步,与叙政府未能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计划来满足反对派的政治诉求,化解民众与政府的矛盾密切相关。但外部势力的直接干预,对局势恶化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就如安南在文章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的那样:“叙利亚国内和外部势力看到了通过军事手段寻求达到各自私欲的机遇。”事实上,一些国家从一开始就不惜重金支持和武装叙利亚反对派,鼓动他们通过暴力夺权,这直接导致了叙利亚暴力冲突的步步升级。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整个过程中拉一派打一派,单方面对叙利亚政府施压,对一些国家怂恿和支持叙反政府武装在叙境内制造暴力事端却视而不见。这种“拉偏架”的做法,显然对叙利亚暴力冲突的激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安南卸任后,许多人担心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道路由此中断。其实在不久前西方的决议案再次遭中俄否决后,美国就发出过这样的警告,称美国将不再寻求外交解决,并指责俄罗斯和中国破坏了外交解决的途径。
“外交解决”是个很能蛊惑人心的词,似乎谁掌握了这个话语谁就站在了道德高地。可是谁在反对外交解决呢?在西方看来,反对它们提出的决议就是反对外交解决。在西方舆论的引导下,确实有许多不明就里的公众质疑中俄在这个问题上是否一错再错。
笔者认为,这里有必要先要弄清所谓的外交解决,究竟是要解决叙利亚的什么问题?是停止暴力冲突还是政权更替。从安南上任后提出的六点计划看,最迫切的任务显然是要求双方实现停火,避免发生更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但叙利亚反对派及其外部支持者自始至终把推翻阿萨德政权作为前提,认为只有推翻政权才能解决叙利亚危机,为此不惜以暴制暴。中俄反对是因为,第一,外部势力强制一个主权国家的政权更迭不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第二,在叙利亚政府依然掌握着国家机器,政府军依然有着绝对优势的现实情况下,鼓动并武装反对派通过暴力去同政府战斗,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会造成更为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叙利亚最近几个月局势的持续恶化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从停止暴力这个层面看,美国西方和叙利亚周边一些国家从来就没有做过什么外交努力,相反,为了自己的私利,它们一直在破坏这样的努力,阻扰安南计划的落实。据路透社报道披露,奥巴马在今年年初就签署密令,明确授权中央情报局等机构协助叙利亚反对派推翻巴沙尔•阿萨德政权。而在安南宣布不再续任的前一天,美国国务院宣布,将向叙利亚反对派追加1000万美元“非杀伤性援助”。美国所谓的放弃外交努力,说穿了就是表明它现在连装装样子的东西都不要了,就如它事后宣布的那样,将更公开更直接地去拉拢一些国家放手支持乃至武装叙利亚反对派以暴力推翻现政权。
叙利亚危机源于民众要求政府进行政治和社会变革的抗议运动,原本有极大的机会通过启动和平的政治进程加以解决。非常不幸的是,这场危机被越来越多地添加了地缘政治利益争夺、教派对抗和大国博弈等色彩,并且各方都已将自身置于了没有退路的境地。这才是安南“撂挑子”的真正原因,是叙利亚人民的不幸,更是这个世界的悲哀。
3、西方介入可能升级 反对派欲策反官员
问:叙利亚局势下一步会向什么方向发展?谁会接过安南的担子?
答:许多人认为,美国所谓的放弃外交努力,意味着西方就要对叙利亚使用武力。这种担忧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事实上,现在叙利亚的局势已经越来越像北约动武前的利比亚情况。当时卡扎菲的军队在顶住了反对派的最初的狂攻之后,利用军事优势实施大规模反击,一度逼近被称作反对派大本营的班加西,将反对派武装围困起来。西方也正是在眼看反对派就要输掉战局时不得不直接插手干预。从目前叙利亚局势看,政府军在战场上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即使有外部势力的直接援助,但反对派仍难与政府军正面对抗。一旦政府军收复阿勒颇,必将乘胜追击,对反对派武装实施进一步打击。这样的局面一定是反对派的外部支持者所不希望看到的。
然而,与利比亚情况不同的是,西方这次既没有政治意愿也没有做好军事干预叙利亚的准备。我们看到,美国虽然在叙利亚问题上保持高调,但在动武议题上小心翼翼。英法一度引用“联合国宪章第七条”提出干预主张,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只是说说而已,且不说这些国家实际上是有心无力,即使有心有力,没有美国的授意它们也不敢轻举妄动。北约已一再表示无意军事介入,土耳其和一些阿拉伯国家虽然一直在充当支持叙利亚反对派的急先锋,但它们之间的利益各不相同。美国和西方眼下更多的是要应对国内政治和经济问题,同时,它们也需要更多时间来摸清那些形形色色甚至有极端分子混迹的反对派组织中到底谁能真正代表叙利亚人民。另外,从地缘政治环境看,叙利亚的情况要比利比亚复杂得多,尤其是有许多曾经活跃在也门和伊拉克一带的“基地”组织武装分子正在进入叙利亚,帮助反对派同政府军作战。连许多西方人士都一直在发出警告,叙利亚局势一旦失控可能危及整个中东地区。
综上所述,在当前情况下,叙利亚的僵局仍然会持续下去。但毫无疑问,西方不会坐视僵局朝向有利现政府的方向发展,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未来几个月里,西方国家对叙反对派的支持力度可能升级,包括直接向反对派输送重型武器,提供军事情报,甚至派遣军事顾问。而叙利亚前总理希贾卜的“叛逃”也让叙反对派及其支持者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今后它们会在策反叙政府核心层官员方面投入更多精力物力,以期进一步分化、瓦解、动摇叙政府官员的军心。
最后,必须一提的是,国际社会要求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呼声依然不弱,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这几天正在与阿盟秘书长阿拉比加紧磋商,以便在安南正式卸任前任命一位继任者。尽管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不是一件易事,继任者的前景也不被看好,但笔者认为,这至少代表了一种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