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民主主义之困
2012/6/29
野田内阁力推的“增税法案”终于在众议院获得通过,但是野田由此付出的代价将是民主党裂痕加深以及他本人须对出现大量“造反者”负责。从更深层次的视角来看,此次税改政治反映了日本式民主主义的弊端:权威失坠。
首先,自民党翻盘无望。此次,自民党借增税问题,至少使民主党内的裂痕进一步加深。但是,自民党下台之后并没有很好反省自身的问题,仍然热衷于权谋术数,对日本面临的各种内外问题至今不能提出令国民信服的政策。这个党基本上是冷战的产物,虽然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该党带领日本实现了经济的成功,但是内部的派阀政治和黑金本质,早已让日本人厌倦。因此,在民主党人气下降时,自民党也没能获得舆论的支持,为翻盘积攒资本。
其次,民主党气数已尽。民主党是在日本国民对自民党政权彻底失望的背景下上台的,之后在普天间基地问题和钓鱼岛问题上表现稚嫩,特别是在“3·11大地震”灾后处理上引起各方不满,加之内部派系斗争丝毫不逊于自民党,尤其是党内小泽集团的黑金政治颇具自民党的遗风,更是影响了该党的形象,因此支持率一路下滑。最近,野田为了获得政绩在一片反对声中强推增税法案,导致党内分歧进一步深化。一旦分裂,民主党在众议院将不够半数,无法应对“倒阁”威胁。
第三,“第三极”前途未卜。在民主党和自民党两大政党失去国民信任的背景下,关西崛起了一位政治新星――大阪市市长桥下彻。这位“70后”政坛新手,凭借关于“合并大阪府市”的激进改革主张,吸引了全日本的眼球,支持率一度超过70%。然而,这不过是当代日本人对现有政党失望和对政坛权威失坠的一种精神寄托。尽管日本人期待一位强有力的政治人物出现,但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桥下的“保鲜期”能够持续多久,人们不得而知。
日本的议会内阁制是在战前的大正民主、战中的军阀独裁和战后的民主改革基础上形成的,它与日本传统的集团主义相结合,构成了党派林立、派阀倾轧的多党制民主主义。其结果是政局不稳,政策不定,议而不决,朝令夕改,权威失坠。民主主义的本质应该是为民议政,为民执政。但是,当今的日本政坛却成了各个政治集团争权夺利的平台,甚至有政客为一己私利不惜越权激化与邻国的领土争端,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只为赚得选民的眼球,而中央政府却对之束手无策。权威的失坠导致政局的混乱,政局的混乱导致战略的缺失,于是,政客变得越来越鼠目寸光。长此以往,人们对政治的关心,也只会停留在:何时解散议会,何时选举和下一个首相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