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建接受香港中通社采访,谈以伊停火
李伟建
美国总统特朗普23日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自6月13日以来一直处于冲突状态的以色列和伊朗已就"全面彻底停火"达成一致。这场持续12天的冲突有望迈向停火,亲自下场参与调停的美国是否能成为这场冲突的赢家?
本月13日,以色列对伊朗发动代号为"崛起之狮"的袭击,本轮伊以冲突由此拉开序幕。期间美国直接介入冲突,出动战机打击伊朗三处核设施。外媒分析指出,这意味着特朗普做出了他长期誓言避免的举动——对外国重大战争进行军事干预,这对其政治生涯而言无疑是一场充满不确定性的豪赌。
伊朗随即采取报复行动,向位于卡塔尔的美军基地发射导弹。就在国际社会担忧冲突可能演变为持久战之际,特朗普突然宣布以伊达成停火协议。观察人士认为,这一时机选择反映出美国对陷入"永久战争"的担忧。
资料图片 图源:新华社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员李伟建24日对香港中通社表示,特朗普上任后虽与伊朗启动核谈判,但五轮会谈均未取得突破。美国原计划借以色列施压伊朗,试图实现政权更迭、摧毁核设施和削弱伊朗实力这三个"高、中、低"目标,但美以双方都低估了伊朗的抵抗能力,最终迫使美国直接介入冲突。不过特朗普显然希望尽快促成停火。
若停火协议得以实现,外媒评论称这将成为特朗普政府最重要的外交胜利之一。若能进一步促使伊朗终止核计划,更将成就多位美国前总统未能实现的战略目标,意味着特朗普的军事冒险可能获得回报。
对此李伟建指出,特朗普当前亟需外交成果来安抚美国国内亲以色列势力,巩固明年中期选举的选民基础。看似特朗普可以向外界吹嘘自己促成此次停火,但实际上美国未必是赢家:其一是因为伊朗核计划的问题仍未解决,相信伊朗不会屈服,谈判也是较长过程;其二,特朗普上任初期出访中东达成多项合作,但介入伊以冲突后,让美国信誉再度破产,中东国家与之合作可能趋谨慎。
根据特朗普的说法,以伊停火协议已生效,但当地局势依然脆弱,双方仍在交火。伊朗当天向以色列发射数波导弹,以色列则宣称摧毁了伊朗导弹发射器。
至于停火后冲突是否会再度爆发,李伟建分析认为,从理性角度看,双方都需要休整并开展战后重建,只要美国不松口,以色列应不会采取新动作,预计短期内双方不会爆发大规模冲突。但停火仍是脆弱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与特朗普一样具有不可预测性,他还有来自其他战线的压力,不排除他会为了政治生命,头脑发热,再次做出出人意料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