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义接受香港中通社采访,谈美国副总统万斯首访印度目的
刘宗义
美国副总统万斯一行21日上午抵达新德里,开启对印度为期4天的首次官方访问。印度总理莫迪21日晚间与万斯就敲定双边贸易协定、深化战略和经济关系举行会谈。这是万斯上任以来首次访问印度,两国正努力达成贸易协定。
此次访问正值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145%的关税,部分商品的关税甚至可能达到245%。中国则对美国产品加征125%的关税予以反击。而在4月2日,美国亦宣布对印度征收26%的“对等关税”。此后,美国宣布暂停征税90天,印度与美国展开谈判。
万斯在这个时候访问印度的目的是什么?
对此,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刘宗义22日向香港中通社表示,万斯的这次出访也是计划中的。因为今年2月的时候,莫迪曾经访美,在很多问题上达成了协议,这次万斯去就是要落实这些协议。特朗普宣布加税之前,印度就一直积极和美国进行贸易谈判,想达成一个小型的双边自贸协议,想从特朗普获得豁免,不过特朗普并没有给他特别对待,但因为美国的主要目标是中国,所以对印度的加税只是一个10%的基准税率,还是比较低的,不仅低于中国,也低于南亚其他国家。特朗普之前提出要对印度加税,还有在移民问题上,要莫迪政府配合,莫迪都服软了。万斯这次来估计是希望能够迫使印度继续服软。因为美国的关税政策对印度的出口影响还是很大的,美国是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印度对美贸易处于一种顺差,所以它不想失去这个地位。
另一方面,刘宗义指出,印度在对华问题上是一种机会主义的态度。它也想借助特朗普的关税战孤立中国,切断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产业供应链,借此机会来实现全球产业链向印度转移。
据悉,特朗普和莫迪设定目标,到2030年,要将美印两国贸易额增加一倍以上,达到5000亿美元,并加快印度与美国的防务、商业和技术合作。
有分析认为,与加拿大、欧盟不同,印度政府显示出妥协求和的态度,试图寻求与美国达成临时贸易协议,并避免采取反制性的贸易举措。当下,中美关税战胶着,印度正试图取代中国商品从美国市场腾挪出的出口空间。一位印度官员表示:“我们的内部评估显示,在美国进口的30种主要产品中,印度在三分之一(约10种)的产品上具有竞争优势,并且有更大的潜力获得更多的美国市场份额。”印度国家倡议委员会的分析显示,中国占美国服装进口市场的25%,印度占3.8%,“高额关税差额带来了填补的机遇”。此外,美国进口电子产品价值9000亿美元,中国占比超过50%,印度占比7%,亦被视作为印度商品提供了空间——然而,想取代中国制造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