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综述 | 我院合作举行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研讨会
距2023年5月17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法案正式生效已逾一年,CBAM实施进入过渡期也已超过8个月。尽管经产业届评估,CBAM在现阶段对中国的出口产业影响相对较小且可控,但自CBAM运行至今,围绕CBAM的关注已远超出对短期成本影响的范围。欧盟CBAM一直面临外界争议。以欧盟立法者为代表的支持者认为,碳关税能够有效减少碳泄漏,并在保护本国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促进其他国家的脱碳进程,从而推动全球气候行动进展;反对者则提出,欧盟碳关税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其带来的全球碳减排效应相当有限;此外,有相关研究表明,受碳关税冲击最大的国家多为最不发达和最脆弱国家,CBAM在给发达国家带来收益的同时,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损失。这些可能进一步加剧不平等与气候行动的不公正。不同经济体在贸易与发展上的诉求冲突,为全球气候治理带来重重困难。由单方面发起的碳关税是否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减碳进程?碳足迹管理能力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应当如何避免CBAM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2024年7月26日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益科双碳中心、Impact Hub Shanghai合办的“是是非非话CBAM:气候治理的困局与展望”研讨会围绕欧盟CBAM展开讨论,辨析CBAM政策的影响与成效,共同探讨全球贸易、经济与气候治理之间的困局与展望。
益科双碳中心研究员蔡力萍 2023年底结束的《联合国⽓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会(COP28)上,以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为代表的碳关税制度受到来⾃不少国家的质疑和反对。围绕CBAM的争议凸显了贸易出口国(发展中国家)和进⼝国(发达国家)对于减排与发展的不同诉求、以及在全球减排与低碳转型进⼊“深⽔区”后,双边与多边机制⾯临的如何平衡减排与发展的问题。益科发布的最新CBAM报告系统梳理了CBAM的发展及其主要争议,并整理了各方利益相关者和专家的立场和态度。报告旨在为应对欧盟CBAM及探讨全球气候治理政策提供参考。报告分五部分:CBAM的发展、利益相关方的态度、主要争议、CBAM的正面意义及未来展望。CBAM是欧盟于2019年提出的碳边境调节机制,2023年正式生效,首批涵盖钢铁、水泥、铝等基础产品。各国态度分化,发达国家普遍支持,发展中国家反对。主要争议包括CBAM的减排效果、经济影响和发展中国家应对能力。尽管存在争议,CBAM推动了全球碳市场的建设和工业脱碳进程。报告建议,将CBAM收入用于支持落后国家建设碳市场和工业脱碳技术,以解决负面争议。
Agora博众智合能源转型中国工业项目高级顾问王立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反映了其强化气候雄心的决心,同时回应了工业界的强势压力。2019年《欧洲绿色协议》及其后续的“减碳55”一揽子计划旨在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推动建筑能效转型、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等措施以保持欧盟在国际气候治理中的领先地位。CBAM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逐步取消工业行业的免费碳排放配额,改为拍卖,激励企业减排。
欧盟担忧严格的气候法规可能导致碳泄漏和投资转移,进而影响经济和就业。例如,企业可能将投资转移至监管较松的地区。CBAM旨在防止碳泄漏,确保进口产品与欧盟本土产品在碳价上公平竞争,推动其他国家建立自己的碳市场。
对于中国,CBAM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钢铁行业。尽管中国出口欧盟的钢铁产品比例较小,但低碳转型将有助于降低CBAM费用,扩大市场份额。中国碳市场的碳价较低,若能与欧盟协商实现出口碳税的扣减,将增强其竞争力。总之,CBAM体现了欧盟的气候治理雄心,相关国家需通过减排和政策调整应对这一新挑战和机遇。
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刘雪野 中国钢铁行业对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但CBAM设定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如免费配额基准值的设定及产品在本国已缴纳碳成本的承认。中国钢铁行业尚未纳入碳市场,未来的免费配额基准值及中欧碳市场价格走势、通胀和汇率对CBAM调节费的影响仍需研究。量化模型研究显示,从2026年到2050年,CBAM费用从66亿至241亿元人民币不等,受欧盟碳市场价格、中国钢铁行业碳强度下降、中国碳市场价格和电网脱碳影响显著。欧盟碳市场价格对CBAM总成本影响最大,免费配额基准值及跨部门减排合作(如绿氢应用)也至关重要。钢铁行业的减排成本巨大,需全社会的可持续金融支持。
阿德尔菲咨询公司Adelphi高级经理陈志斌 欧盟CBAM更多是产业政策和竞争力政策,而非气候政策,其目标是应对欧盟内部取消免费配额的情况。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应对措施:首先,技术上,欧盟自身还未完全准备好,MRV(监测、报告与核查)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要。发展中国家需要建立自己的MRV体系,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性,从而在与欧盟的谈判中占据主动。此外,发展中国家需加快碳市场建设,以应对CBAM的影响,并借此实现自身的减排目标。此外,国际合作在能力建设方面至关重要。欧盟、世界银行和德国政府都在支持其他国家的碳市场建设。中国也可以利用自身经验,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建立MRV体系和碳市场,以更好地应对欧盟CBAM。发展中国家应通过技术提升、碳市场建设和国际合作,来应对欧盟CBAM的挑战,并在全球碳市场中发挥更大作用。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政策与创新研究所所长于宏源 当前国际贸易和全球化正经历深刻变革。冷战后全球自由贸易的盛行在近期受到挑战,尤其是因俄乌冲突和疫情引发的地缘政治紧张。各国纷纷实施保护主义政策,并推动针对气候变化的碳贸易壁垒,如欧盟的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和美国的碳关税提案。这些措施不仅旨在减少碳泄漏,还推动全球绿色转型,同时提升本地产业竞争力。全球碳定价机制的碎片化加剧了贸易复杂性,不同地区的碳定价政策差异导致了市场的不统一,影响了全球减排效果。单边主义的碳政策,如CBAM,可能加剧国际贸易的不稳定性,而气候俱乐部的形式虽然提供了协调的可能性,但也有排他性问题。未来的全球气候政策规则需要依托WTO改革和《巴黎协定》的进一步进展,以建立更公平、统一的碳定价机制。同时,自下而上的机制,如企业和NGO主导的碳市场平台,也可能在全球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