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English

时评

严安林接受中评社采访,谈两岸的四大矛盾

严安林   2024.3.16 来源:中评社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中评智库基金会不久前在香港共同举办了主题为“2024年的亚太安全局势与两岸关系展望”的思想者论坛。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严安林在论坛上表示,台湾2024年的选举结果不仅决定与影响未来四年台湾各方政治势力消长与政局走向,而且将深刻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严安林说,赖清德上台与民进党继续执政,两岸关系可能面临“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挑战,“兵凶战危”局面可能持续。但两岸“和”与“战”的“球”,应该是在赖清德手上,端视赖清德上台后两岸政策是否走向“极端台独”及其具体政策作为如何。

如何看待赖清德的“台独”立场及其上台后两岸政策?

    严安林表示,赖清德两岸政策论述及其“台独”立场。一是赖清德是货真价实的“台独工作者”。这从赖历年来有关表态与主要观点可见:2017年9月赖接任行政机构负责人后发表“我是主张台湾独立的政治工作者,不管担任哪个职务都不会改变”的“台独”言论。2018年3月底,赖重申“主张台湾独立”。可见“台独”是赖的政治DNA,无论进行什么样论述包装,都难以改变其“台独”本质。二是赖或比蔡英文更加“台独”。蔡英文的对外与两岸政策都凸显了“台独”本质,但其表象一直保持“模糊性”,尤其是对两岸关系性质和定位极为谨慎。曾宣称依据“中华民国宪法”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处理两岸事务,但赖将两岸关系定位为“国际关系”。蔡曾提出尊重“九二会谈的历史事实”,尽管第二任也提出“两岸互不隶属”、“邻国、别国”等形同“两国论”的概念,但蔡没有公开说自己是“台独”。因此赖的“台独”思维和行动比蔡更张扬,是一以贯之的“台独”工作者。三是赖提出“和平保台”口号,内涵还是捍卫“台湾主权”,只是在包装手段上由“抗中”调整为“和平”,无非是用“和平”来包装“台独”,争取选票。“保台”是重点,“抗中”还是“和平”都只是手段。

关于赖清德当局两岸政策走向

    严安林
说,
一是所谓“走蔡英文路线”,只是进行策略性包装。为的是让美国“放心”、让台湾民众“安心”,争取最大多数选票上台,“台独”本质没有改变。二是不放弃“四个坚持”。赖对于两岸之间政治定位是蔡英文的“四个坚持”,即:2021年10月10日蔡英文提出的“坚持自由民主宪政体制”;“坚持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坚持台湾主权不容侵犯并吞”;“坚持中华民国台湾前途,必须要遵循全体台湾人民的意志”。实质是“新版两国论”。2023年1月18日赖再度强调:“未来我仍然会站稳四个坚持的立场,继续蔡英文总统两岸的路线”。三是将以“四大支柱”推进内外政策。2023年7月5日赖在美国《华尔街日报》抛出让台海永续和平“四大支柱”,即“全面强化吓阻”、“提升经济安全”、“展开民主伙伴合作”、“维护两岸现状”,这将是其对外政策与两岸政策的“遵循”。

决定与影响赖清德当局两岸政策的因素

    严安林
认为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国民党两岸政策的论述。某种程度上对赖清德的政策产生部分影响。二是美方对于国民党与赖清德的态度。有不小的影响力,但美方的立场与态度取决于中国大陆的“反独”立场与政策力度。三是赖清德个人理念、个性及其政策团队的论述。赖清德是对于“台独”有个人想法政治人物,希望通过所掌握权力推动“台独”工作。特别在赖是一个有所坚持、甚至相当顽固的政治人物。2019年以来的两岸论述及路线充满矛盾、逻辑混乱、语焉不详,论述能力差,但他始终没有否认是“台独工作者”的提法。随着他掌握台湾地区政权机器,其鲜明“台独”色彩或将进一步暴露。四是“独派”压力。民进党内部与基本支持者、特别是“独派”对“和平保台”论持有不同意见,认为是过于“软弱”,不符合民进党基本政治理念与主张。五是大陆政策立场。坚定的“反独”立场与强大的能力,是遏制赖清德“台独”行为的有生力量。

  严安林指出,百年大变局下,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格局进入大震荡、大分化、大重组与大演进时代,两岸关系所面临的外部国际形势与环境较之前呈现出三大新特征:
     
一、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延续三年之久世纪大疫情加速了百年大变局进程,导致全球生产链、供应链甚至价值链的部分断裂,更进一步冲击经济全球化。百年大变局和世纪大疫情相互叠加影响,世界形势剧烈动荡,国际秩序深刻调整。由于西方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思潮泛滥,导致经济全球化动力大大减弱,全球由“卫生危机”、“经济危机”演变到影响深远的“发展危机”与“全球治理危机”。

  
二、俄乌冲突与美西方对俄罗斯制裁的严重冲击。俄乌间爆发冲突及美西方对俄罗斯进行规模空前的制裁,为百年大变局增添了不确定性,对全球经济尤其是能源与粮食安全、全球贸易和支付体系等给世界格局与秩序带来巨大冲击。

  
三、美国持续推进对华“遏压战略”的严重冲击。包括由特朗普政府开启、拜登政府所推进的“去风险化”政策(本质是“去中国化”)持续深化,不仅加剧中美关系紧张与亚太地缘安全风险,造就中美科技经济脱钩,而且加速二战后以美国为核心的经济全球化的大倒退,加速启动“一个世界,两个市场”的走向。

  谈及美台关系,
严安林说,旧金山峰会后美国的“台湾牌”不会放弃,但或有所节制。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让中美关系“止跌企稳”。2023年11月15日习近平与拜登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了最高领导人会谈。两位领导人就一系列双边和全球问题进行坦率而富有建设性讨论,双方就涉及全球与地区、包括中美间潜在合作领域与存在分歧充分交换意见。会晤相当成功,扭转了“巴厘岛会晤”后因“气球事件”触发中美关系恶化趋势,企稳中美关系。在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台湾问题上“各说各话”。“习拜会”就台湾问题充分交换意见,有共识、有分歧。美国全面武装台湾,是中国和平统一最大的外在障碍。美国台海政策主轴完成调整,即由1979年之后“分而不独、和而不统”,到如今的“联合盟友、以武拒统”。美国台海政策要点与特质在于不断虚化一中,推进“一中一台”,稀释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内涵,如提出是“台湾关系法”、中美三个公报、“六项保证”指导下一个中国政策,联合盟友,通过法律护航方式,推动“台独国际化”“台湾政权亲美化”“台湾产业美国化”甚至“台湾社会意识美国化”。拜登政府基于自身总统选举考虑,或在“台湾牌”上有所节制,但共和党与国会的“台湾牌”不会停歇。

  
严安林也表示,两岸关系主要是由中国大陆综合国力和对台政策、美国台海政策走向与台湾政治局势和政策走向三方因素影响,其中的四大矛盾决定与影响两岸关系走向:

  
第一,“台独”与反“台独”矛盾。这是两岸关系中的主要矛盾,目前“反独”力量远远大于“台独”力量,这是“台独”势力虽比较猖獗、但却是根本上无法实现“台独”梦的核心原因,且“反独”力量持续处于不断上升之中。

  
第二,“促统”与“拒统”矛盾。目前“促统”力量主要由中国大陆与台港澳地区及海外主张中国统一的团体和人士,以及国际社会支持中国统一的力量所组成,“拒统”力量主要是台湾岛内反对统一、疑虑统一的力量及国际上“反华”势力构成,“促统”力量虽比“拒统”力量要大,但目前尚未取得绝对优势地位,这也是和平统一尚未能完全实现的原因所在,但“促统”力量还在进一步集聚与累积之中,这是两岸统一必然实现的根本依据所在。

 
 第三,美国防范甚至阻挠两岸统一与需要排除美国介入两岸事务之间矛盾,即“中美矛盾”。目前美国因素依然是两岸统一最大的外在障碍,但随着中美战略互动关系的新变化,美国因素终究将会被排除,届时两岸统一也就水到渠成。

  
第四,两岸“必然统”的发展态势与目前台湾多数民意“不愿统”之间矛盾。由于目前台湾民意对于两岸统一还存在若干不当的、甚至是错误认识,需通过做台湾民意的争取与影响工作来转变。由此观察两岸关系,我们可能悲观于赖清德上台对两岸关系的冲击,但又乐观于我们把握着两岸关系的战略主动,时间与发展趋势在有利于统一的一边。2016年民进党再度执政以来,两岸就走上了一条走向紧张与僵持的对抗对立之路,两岸关系在“曲折中前进”、“克难中前行”。赖清德上台,只不过是延续一现象,两岸关系依然处于“徘徊依旧”、“僵持难解”阶段,甚至不排除台海两岸关系出现局部冲突与深度对抗情势,这是因为台湾政治局势一时难以明朗、“政权台独化”的持续与美日为首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中国的完全统一应有待时日。但从较长时段看,两岸关系融合发展、和平发展、特别是国家统一的潮流是浩浩荡荡,无人能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