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English

时评

专家观点 | 双边关系会出现阶段性缓和——邵育群谈布林肯访华

邵育群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于6月18日至19日访华。

6月19日下午,习近平主席礼节性会见布林肯国务卿,高屋建瓴阐明对稳定发展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提出战略性、指导性意见。

此外,访问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会见布林肯国务卿,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同布林肯国务卿会谈。

对于相关问题,本站采访了美洲研究中心研究员邵育群,请她谈谈对布林肯访华的看法。

       布林肯此时访华,如何理解这一时间点的选择?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此次访华是落实去年年底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精神的步骤之一。本来这次访问应该是在今年2月进行的,后来因为“无人飞艇”事件发生,拜登团队一方面顶不住其国内政治的干扰,另一方面又想利用其国内政治向我施加压力,所以决定推迟布林肯的访华行程。但是,拜登政府受到内外巨大压力,使其必须尽快实现布林肯访华。从内来看,美国2024年总统大选的帷幕已经拉开,拜登政府要向国内选民展示,其在推行对华强硬政策的同时具有维持美中关系稳定的能力,以抵御来自共和党的猛烈批评;从外来看,拜登政府要安抚其亚太和欧洲盟友,即美国对华执行大国竞争战略不会引发大国冲突,不会令其盟友卷入冲突。"

      如何评价这次访问的成果?

      "从目前中美双方公开的关于布林肯访华的信息来看,这次访问的成果高于外界的预期。双方达成了四个“同意”,其中最重要的是“同意共同落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有效管控分歧,推进对话交流合作”。当然,普通民众特别关注的是第四个“同意”,即“同意鼓励扩大两国人文和教育交流,就增加中美之间客运航班进行积极探讨,欢迎更多学生、学者、工商界人士到彼此国家互访,并为此提供支持和便利”。所以说双方同意回到巴厘岛峰会达成的共识最重要,是因为只有真正回到共识并加以落实,将口头承诺变为实际政策,中美双方才能真正抓住“时间窗口期”,管控分歧,并推动在相关议题上的合作。同时,双方将“就增加两国之间客运航班进行积极探讨”是两国政府对民意的积极回应。正所谓“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两国人民间的交流交往恢复正常,对促进双边关系保持稳定有非常大的作用。"

       怎么看布林肯访华后中美关系的走向?

       "拜登政府对华执行大国竞争战略,中国政府提出以“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为原则的“新型大国关系”框架来处理中美关系,两个战略框架截然不同,它们之间的激烈博弈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持续下去。布林肯访华成果虽然好于预期,未来一段时间内,双边关系会出现缓和,但由于美对华战略设计、战略目标、政策手段等都存在着严重的零和思维,中美关系仍将受到来自美方的各种干扰。此次访问期间,中方重申了在台湾问题上的严正立场,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最重大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风险。从政策发展趋势来看,虽然为了稳定中美关系,美国行政当局在台湾问题上会有一定程度的收敛,但美国国会,特别是国会内的共和党人正在推动一系列“亲台”法案,其中一些具有很大的挑衅性,这将给中美关系造成极大的伤害。此外,华盛顿安全逻辑压倒经济逻辑,过度泛化“安全”概念的做法短时期内也不会改变,因此对我关键技术、产业的打击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