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义接受香港中通社采访,谈美国介入中印边境纠纷
刘宗义
美国参议院近日通过决议,正式承认“麦克马洪线”是中印边界线,并称所谓“阿鲁纳恰尔邦”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另据美媒透露,美国政府在去年底一次中印边境冲突中,首次向印度提供中方阵地和兵力的卫星情报。受访专家指出,美国介入中印边境纷争,目的是想把印度推向对抗中国前线,成为美国的“马前卒”。而印度在遏制中国方面也与美国目标一致。两国的“印太战略”已经合流。
部署在“拉达克地区”的印军士兵 图源:新华网
3月14日,美国参议院两党一致通过决议,正式承认所谓的“麦克马洪线”是中印边界线。并称“阿鲁纳恰尔邦”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出该议案的参议员海格提称,中国对印太“构成严重和不断增加的威胁”,美国与其在印太地区的战略伙伴,特别是和印度肩并肩站在一起至关重要。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宗义表示,所谓的“麦克马洪线”是英印政府背着中国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署的秘密协议,未纳入1914年正式的西姆拉条约,中方未签字,属非法。到1937年,英国出于战略考虑,伪造了一版条约集,将“麦克马洪线”塞入其中。从40年代末开始,美国承认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如今又通过决议,目的是为拱火,为印度壮胆,更有勇气对抗中国,在中印边界问题上挑起事端。美国一直想把印度人推到对抗中国的前线,成为美国的“马前卒”。
除了在历史议题上支持印度,美国也介入近年的中印边境冲突。美国媒体US New日前援引消息人士称,印度与美国军方2022年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情报共享,提供了中国阵地和兵力的实时详细信息,包括可作为行动依据的卫星图像,促使印度在该年年底在与中国的边境冲突中“占据优势”。
刘宗义分析指,在2020年加勒万冲突之后,印度人采取所谓“先发制人”的行动,占领了班公湖南岸的几个高地,在这一时期,印军相信已得到美方的情报支持。“据我了解的信息,甚至早在2013年中印双方在边界对峙时,就有美国战略学者在印度人陪同下,前往最前线察看形势。因此至少从那时起,美印之间已有密切的军事合作。”
美国介入中印边境冲突,对中国影响几何?刘宗义认为,美国的情报会造成一定干扰,如提前得知解放军部署,便于印军在拦截巡逻途中的中方士兵,造成愈来愈多冲突。但在军事上,中国不会受到多大影响。惟中印关系会受严重影响。若美国挑动印度不断挑衅中方,中国必定被迫反击,中印关系势必遭到严重冲击。
美国在外交和军事上公开支持印度,印度持何种态度?印度外长苏贾森3月18日在“今日印度”闭门会议上表示,边界局势脆弱而危险,一些地方的军队部署非常接近。在解决边界争端之前,印中关系无法恢复正常。
刘宗义指出,印度过去至少在口头上,不希望第三方介入。但现在可以看到,印度政府有意无意甚至是公开表明,希望美西方介入中印之间的边境问题。造成印度转变的原因,是近两年印方认为在边境地区,尤其是在加勒万冲突等问题上吃了亏,认为凭印度的力量或无法实现自身在边境地区的目标,即按照对印度最有利的设想,划定收割线和边界。
刘宗义续指,印度有自己的战略追求,已把边境问题工具化,以此向美西方表明,印度在遏制中国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同时,以此为借口,让美西方对它提供更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方面的支持,让它能够实现经济崛起腾飞,成为全球大国和军事强权。
值得关注的是,印度总理莫迪已决定出席5月在日本召开的G7峰会。据日媒报道,这次峰会或将首次把“印太”作为讨论议题,以应对所谓“中国威胁”。
刘宗义直言,印度并非第一次参加G7,印度在遏制中国方面,与美国目标一致。印度不想看见中国继续崛起,担忧所谓的地缘政治的变动。特别是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担忧随着中国影响力加强,印度会被孤立化甚至包围。
“不过印度并不想被美国彻底绑在战车上,成为美国的马前卒和炮灰,而是想让中美发生冲突,让技术和产业链、供应链从中国转移至印度。”刘宗义续指,美国为拉拢印度,对美版“印太战略”做了让步调整,加入了印度所需的内容。美国的“印太战略”与印度的“印太战略”已基本合流。今后10年间,印度仍会站在美国一边,中印关系很难恢复到2016年以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