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English

时评

泰国政治重启轮回之门

  2014/5/23 来源:
2014年5月21日和22日,泰国陆军总司令兼维护和平与秩序指挥部总指挥巴育上将在军人俱乐部连续召集看守政府、为泰党、反对党民主党、反政府组织“人民民主改革委员会”、支持看守政府的“反独裁民主联盟(红衫军)”,中央选举委员会和国会上议院等七大政治力量代表开会,协调各方立场,为国家政治僵局找出路,结果以失败而告终。军方将除上议院和选举委员会之外的代表送往兵营软禁起来。22日下午,巴育和武装部队最高司令、海军和空军司令及国家警察总署署长共同举行发布会,宣布成立由陆海空三军及警察组成的“国家维护稳定委员会”,开始接管国家权力,同时停止看守政府职能。泰国政治史上的第20次军事政变开始了。
泰国持续几个月的政治对立与对抗最终以此种结局收场,既出乎各方意外,似乎也在符合逻辑的选项之中。泰国政治在选举与政变的轮回中反复折腾似乎已经成为其政治进程的显著特征,泰国社会在动荡漩涡与偃旗息鼓中来回摇摆似乎正在印证军方管理失控局势的预期。尽管国际社会对泰国此次政变的态度有所区别,但大多表达了相当失望、无奈和焦急的情绪,认为军事政变实际上在开泰国民主政治的倒车,让泰国政治变局更加难以捉摸,有可能成为泰国军方被国际社会诟病的又一充分证据。
诚然,军事政变已经成为泰国军方显示存在的典型方式。作为泰国政治中最具强力的国家机器,作为泰国政治局势难以挽回时的最后一道刹车,泰国军方认为自己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军方将这一责任视为想当然时,军事政变就会成为一种惯性,使军方丧失了自我约束的控制力。由于泰国政府没有指挥军队的权力,泰国军事政变往往不会造成人员伤亡,甚至会促使社会秩序短期内陷入稳定,可谓是代价小、有效大。然而,军事政变的后遗症也相当大。泰国政府始终在军方的阴影下执政,难以说得上拥有真正的执行力,而泰国军方对政府的不信任,往往会加剧两者的持续性紧张,并最终导致军方走向前台,以军事政变的形式清场。
然而,泰国军方也会认为自己具有难以言表的苦衷。泰国军方当然明白,政变必然会损害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因为这是与国际政治发展大势是背道而驰的。然而,泰国政治局势的特殊性似乎赋予了泰国军方一种特殊的历史使命。在泰国军方看来,从历史上奖,军事政变并没有伤害泰国民众的利益,泰国民众甚至希望军方直接介入揭开政治僵局的死结,甚至提供一个解决办法,让泰国政治进程能够继续下去。然而,军队的职能具有天生的偏向性或缺陷,在管理国家权力的过程中难以摆正位置,充分履行政府的完全功能。这也许是泰国军方并未建立军政府,而是呼吁政府公务员正常履行职责,并传唤遭解散的看守政府内阁和执政党领导人,包括前看守总理英拉向“全国维持和平秩序委员会”进行报告的部分原因吧。
其实,泰国军方还是有自己的利益取向和政治立场的。无论如何,泰国军方是泰国国家建设与发展中的得益者,甚至得意者。泰国军方向泰国王室效忠,鉴于泰国王室在泰国政治与社会中的至高无上性,实际上为自己谋取了不败之地,并与泰国宪法法院、上议院等形成了泰国政治中的传统或保守力量。由于泰国具有政治精英管理国家政治的传统,泰国军方与金融资本家、城市资产阶级和市民以及南方相对富裕的地方具有较为深厚的利益纽带。这也是近年来泰国军事政变都是针对(亲)他信政府的重要原因。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是泰国军方没有在民主党执政时发动政变的原因。在民主党执政时期,红衫军也曾掀起轰轰烈烈的街头政治运动,给阿披实造成了极其大的压力,但最终都被泰国军方劝解甚至压制下去了。从这次政变进程上看,军方提出的三点建议,即解散临时政府,成立新临时政府,对立两派立即停止示威来看,实际上是有利于民主党的。为泰党被中止了继续执政的权利,意味着泰国政治进程的重启,为民主党再次翻盘提供了可趁之机。
军事政变开启了一扇门,打通了一条路,但泰国军方能否为泰国政治带来动力,引导泰国走向政治和解之路,才是最值得关注的。可以说,泰国军方能否打破国家民主政治的僵局,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质疑。从整个态势上看,泰国已经形成了传统与新兴力量,南方与北方利益,城市与农村意识对立的局面,这种局面正在固化而不是软化,加剧了未来政治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泰国政局的轮回让各方都尝到了相互纠缠、互不相让的苦果,国家经济与社会受到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给其他国家产生了极其强烈的警示作用。然而,泰国政治民主进程的命运不应仅掌握在军方手里,而仍是掌握在泰国人民手里。泰国军队“不得已而为之”的强力介入,以及泰国民众对军事政变的淡定与冷漠态度,都说明了泰国政治要想“浴火重生”仍相当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