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拉的解脱与泰国政治的僵局
2014/5/8
2014年5月7日下午,泰国宪法法院判决,看守内阁总理英拉因在2011年调动前国安委秘书长他汶担任其他职务涉嫌滥用职权,违反宪法,自动解除其总理职位,看守内阁众多名成员需要与英拉一同下台。
泰国的保守势力对以前总理他信为代表的新型力量怀有一种强烈的对立情绪,这不仅表现在不惜通过军事政变推翻赴联合国参加会议的他信,而且表现在以法律手段将他信体制下的前总理沙马、颂猜,以及他的妹妹现在看守总理英拉撵下了总理宝座。这种不屈不饶的精神着实令人惊叹和不解。难道民主对立必须是以这种方式打击对手吗?
英拉担任泰国总理伊始,国内各种质疑与反对的声音就没有停歇过,迫使其采取被动防御、主动讨好的政策,在对待保守势力和其哥哥问题上相当谨慎,不愿甚至不敢得罪保守势力。然而,英拉始终难以回避能显示其存在的这些问题。从2013年11月她试图通过“大赦”法案的举动来看,英拉希望借机促成自己的哥哥最终能回国,甚至参政,向自己所在的为泰党显示自己的坚定立场。然而,在没有做足预期准备的情况下,她的仓促行动被广泛解读为在向保守势力发出挑战,最终引起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击。
此后,泰国的政治动荡就基本上没有停歇过。英拉曾希望以后退赢得主动,同意重新举行大选,使自己沦为看守内阁的总理,执政能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英拉本来认为,重新大选是一场自己必赢的博弈。然而,她失算了。反对派抵制大选,前期选举并没有在下议院产生满足宪法要求的席位,使她挽回局面的希望最终破灭。
在这种情况下,英拉陷入了颇为尴尬的境地。自己已经成为保守势力的攻击焦点,必欲除之而后快。对有些保守力量来说,问题并不是为泰党,而是英拉本身。英拉的在位就意味着他信的存在,更意味着保守力量将会受到更多的挑战。因此,关于对英拉的各种司法指控开始酝酿并出炉。可以说,发生在2011年的他汶调职事件已经多年,虽然一直成为话题,但并没有成为特别令人关注的政治问题,现在却成为导致英拉下台的导火索,倒是令国际社会相当惊讶。
丢掉相当纠结的看守政府总理位置,对英拉来说也算是一种解脱。毕竟,被认为依靠哥哥的光环而不是自己的真实能力而当上泰国总理,并不被许多人所认同和赞许。英拉在执政期间的政绩乏善可陈,许多计划和项目都没有得到实施,或实施得不够顺利。这从泰国稻农事件中就可见一斑。泰国总理本来职权就比较有限,受到传统国家机器的掣肘较多。英拉原本希望对农民和传统力量两头讨好的政策最终以失败告终。
从目前的情况看,泰国大选仍将难以顺利进行,保守势力仍将会抵制选举。反对派虽然失去了英拉这个“眼中钉”,但还有为泰党这个“肉中刺”。正常情况下,英拉违宪意味着她在五年内不能参政,但这并不意味着宣布其政治生命的结束。具有参考的是,她的姐夫前总理颂猜在2013年结束五年政治冷冻期后,加入了为泰党,开始重新参政。因此,谁又能预料,五年之后,英拉是否会重返政坛呢?也许到那时候,她在政治舞台上会更为成熟。
令保守势力更为头痛的是延续他信体制的政党。无论是以前的人民力量党,还是现在的为泰党,可谓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政策上也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保守势力是否会重演2008年的故技,以某种理由判定为泰党为非法政党,从而失去执政地位,则是今后一段时间令人关注的问题。毕竟反政府的街头政治运动既然不能令英拉下台,当然也不能让为泰党拱手让权,而通过大选,反政府力量确实没有可以取得胜券、赢得政权的把握。
当前,反政府势力和挺政府势力都在走上街头,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主张,发出自己的声音。泰国的政治僵局仍将维持一段时间,未来泰国大选解开这个死结的可能性并不大,这不仅让泰国民众心碎,也让国际社会揪心,期待着泰国政治生态能够走向正轨,促进泰国政治民主、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