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English

时评

2020年东京奥运会恐难续昔日辉煌

  2014/4/8 来源:文汇报
        相隔半个多世纪再度举办夏季奥运会,日本欲复制1964年的辉煌看来是力不从心的。
  在那届奥运会的前半年,日本加入了经合组织,俨然跻身发达国家行列,从1960年至1965年,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两位数,而最近10年还不到1%。1965年东京的人口比1960年猛增了485万,而据预测2020年人口将比2010年锐减395万。民众的支持率也无法与1964年那一届相比,“3•11”大地震的阴影远未消除,灾民们更担心奥运工程的启动将使灾后重建更加遥遥无期……
  
  日本2013年的年度汉字为“轮”,日语此字意味“圈”或“环”,奥运会的标志就是五环,去年9月东京如愿以偿获得2020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此字当选年度汉字,日本人对获得奥运会主办权的欣喜心情可见一斑。
  虽然东京在1964年就举办过奥运会,但那毕竟已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了。50年光阴荏苒,奥运会给日本带来过辉煌,但早已往事如烟。尤其是经历过名古屋申办1988年奥运会、大阪申办2008年奥运会和东京申办2016年奥运会的三次失利,让日本饱尝失败的挫折。此番五环终于重返日本,自然使东瀛上下欢声四起。但能否续写上届东京奥运会的辉煌呢,现在看来日本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磁悬浮赶不上开幕式
  其实这是东京第三次获得奥运会主办权,第一次是1940年奥运会。众所周知,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此后美国也对日本采取了禁运措施,日本已根本不可能举办奥运会,于是只能在1938年宣布放弃。后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届连同1944年的奥运会均被取消。本来东京还获得了194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原本可成为唯一在同一年举办两大盛事的城市,但法西斯的穷兵黩武却毁了这一美梦,至今东京也无缘世博会。
  1964年东京奥运会是在亚洲首次举办的夏季奥运会,而2020年东京奥运会已不具备任何标志性意义。1964年东京奥运会成为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标志性事件,奥运会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恐怕无出其右。仅仅4年后,日本就超过当时的西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伴随奥运会开幕投入运营的东京至大阪的新干线,和富士山一样成为日本的象征。但2020年东京奥运会估计不会出现任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技术。虽然今年从东京到名古屋的磁悬浮工程将会开工,成为全球第一条长距离磁悬浮铁路,但预定的通车时间却是2027年,根本赶不上奥运会,至于名古屋到大阪区间则将在2045年通车,实在有点遥不可及。
  此次东京奥运会在国内所能获得的支持率显然也无法与1964年那一届相比,这不仅因为日本的发展阶段与半个世纪前截然不同,人们的期望值有很大落差,更因为3年前的大地震所形成的阴影远未消逝——26万灾民至今仍在活动板房中艰难度日,灾后重建进展缓慢,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问题也根本未能解决,去核与否成为日本政坛博弈的焦点之一。而随着相关奥运工程的相继启动,必然使本已步履蹒跚的灾后重建工作更加遥遥无期。


  
成立奥组委一波三折
  取得奥运会主办权后,主办国应尽快成立组委会,以便全力以赴筹备奥运会。但日本的组委会却迟至今年1月下旬才诞生,问题出在东京都的当家人身上。按照惯例,每届奥运会组委会的成员均包括所在国的奥委会主席、该国体育主管部门的首长和主办城市的市长。但上任一年不到的东京都知事猪濑直树,却在获得主办权后爆出受贿丑闻,一阵软磨硬顶后不得不挂冠而去。随后开始竞选新知事,这一折腾就是几个月,随着舛添要一在2月9日当选新知事,他与日本奥委会和文部科学省(体育由该省主管)不得不再来一番协调。
  如何筹集举办奥运会所需的经费,是东京奥组委的一大难题。预计届时奥运会的运营费用约为3000亿日元,虽然电视转播和赞助企业占一半以上,另外还有门票和纪念品销售一大块,但除此以外,奥组委仍希望日本企业能慷慨解囊。目前纳入收支表的捐款额为100亿日元,其实奥组委希望这笔收入能达到700-800亿日元。不过企业的答复非常明确:企业的每笔开支都必须得到股东的理解,不可能出那么多,因为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
  为确保筹集足额的捐助款,东京奥组委希望钢铁、银行、汽车、电力和电器五大行业能各承担10%,剩下的由其他行业分摊。为了确保顺利筹资,日本不顾国际奥委会强烈要求将日本奥委会主席列为奥组委第一副主席的呼吁,推出丰田汽车公司总裁丰田章男担任这一职务。其实,本来日本政府是希望由他出任主席来领衔奥组委的,但他本人坚决不接受,因此才改由前首相森喜朗出任。但森喜朗仍希望丰田章男能“不负众望,与财界顺利协调”。


  
主体育场设计引争议
  按照日本奥组委的计划,今年6月国际奥委会代表团将前往东京视察筹备情况,7月开始拆除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明年1月与赞助企业签订合同,明年10月开工兴建新的主体育场,预定在2019年3月竣工,同时开始发售各项赛事的门票。
  但主体育场的设计方案却引发了广泛争议。原先该项目的预算经费为1300亿日元,经过国际招标后,英国建筑大师扎哈的方案中标,但其占地面积多达29万平方米,屋顶高达70米,投资额也上涨至3000亿日元。这不仅要使周边的大量珍贵绿化被毁,而且还将影响到邻近的明治神宫外苑的历史景观。出于保护景观的考虑,那里的建筑本来限高15米,如今也不得不相应“放宽”至75米。经过相关部门协调,主体育场的占地面积被压缩至22万平方米,投资额则下调为1699亿日元。经过这番折腾后,主体育场的具体设计迟迟未能开始,能否如期开工也尚存变数。
  在日本看来,欲使奥运会获得成功,东道主的运动成绩也必须拿得出手,能让全世界“眼睛一亮”。上届东京奥运会日本就前所未有地获得了16枚金牌,比汉城、巴塞罗那、亚特兰大和悉尼4届奥运会所获金牌的总和还多一枚。而英国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突然发力”,取代传统体育强国俄罗斯,以29枚金牌的骄人战绩跻身前三。既然英国能做到,日本当然也希望能复制这一神奇。尽管日本在伦敦奥运会上的金牌数为7枚,排名第10位,但日本奥委会在获得主办权后就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要在2020年奥运会上力争取获得20至33枚金牌,确保进入前三行列,同时在所有28大项上都进入前八名。从那时开始,日本的强化训练计划已在进行,其重点项目包括摔跤、乒乓球、击剑,分别吸收从初一到高三的许多好苗子加以重点培养。此外,射击、艺术体操和跳水的优秀人才也在进行集中培训。该项工作的负责人是参议员、前速滑名将桥本圣子。日本如欲实现这一目标,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就必须使金牌翻番,然后在2020年再翻一番,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极大。


  
拉动经济“看上去很美”
  安倍欲将奥运会作为一剂强心针,来刺激乏力的经济,日本财界也整天在盘算奥运会的经济效应到底有多大。如果日本政府始终无法增加国民的收入并由此拉动消费,则仅靠奥运会的刺激作用显然是不靠谱的。关于奥运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本国内有各种版本的预测。与奥运会直接相关的经济效应,预计为3万亿日元左右。若加上各种间接效应,最乐观的预测为19.4万亿日元,新增的就业岗位可达到121万个,每年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实际上,这类预测只是“看上去很美”,其准确性如何,实在是大可置疑的。
  如今日本一些有识之士非常担心的是:因为有奥运会这一“挡箭牌”,反而加速日本的财政危机。在2010年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会议上,因日本的沉重债务明显拖累了世界经济,当时的日本领导人就曾言之凿凿地向国际社会承诺:将在2015年使其财政赤字减半,2020年实现扭亏为盈。这一承诺几乎没有人信以为真,连日本内阁府的中长期预测也完全否定了其可能性。因为即便今后维持2.1%的增长率,到2020年也会出现12.4万亿日元的赤字,如果增长率只有1.3%的话,则缺口将会增至17.5万亿日元。如借奥运会的名义敞开口子花钱,则很可能非但未能通过奥运会让经济重现活力,反而会加快财政危机的爆发。
  另外,安倍内阁不断恶化与中国和韩国的关系,显然也是东京奥运会的一大隐忧。与东京竞争奥运会申办权的伊斯坦布尔之所以未能如愿,除了国内屡屡发生示威游行以外,邻国叙利亚动荡不安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而安倍在获得东京奥运会主办权后,不仅未能以实际行动改善与邻国的关系,反而通过参拜靖国神社进一步恶化了这一关系,连美国也直言不讳地表示“失望”。这样的姿态与奥运会这一国际和平盛典的形象,显然是大相径庭的。
  东京在获得奥运会主办权后,又产生了一种新的期望。东京虽然跻身“世界一线城市”,但始终排在伦敦、纽约和巴黎之后。由于伦敦通过主办2012年奥运会一举超过纽约,在全球大都市中傲视群雄,东京也想如法炮制,实现对巴黎的超越,进入全球前三行列。但现在看来这一如意算盘不易实现,伦敦与纽约的差距本来就在毫厘之间,作为国际顶级金融中心,伦敦的众多数据多年来一直力压纽约。另外,伦敦的国际航线多达351条,国际旅客人数高达1.22亿人次,在全世界处于一骑绝尘的领先地位,而东京与巴黎之间的差距显然难以迅速缩小,巴黎深厚的文化积淀,让文化资源薄弱的东京难望其项背。巴黎的国际航线多达255条,而东京仅为88条,每年到访巴黎的国际游客人数更是让东京望尘莫及。东京的这一夙愿,恐怕只能继续作为目标自我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