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English

时评

多哈回合“早期收获”真的开启了WTO的破冰之旅吗?

  2014/1/15 来源:
经过十二载的艰苦谈判,多哈回合终于迎来“曙光”。12月7日,世界贸易组织(WTO)第九届部长级会议在印尼巴厘岛闭幕,159个成员和25个观察员派员出席。会议通过了《部长宣言》,达成“巴厘一揽子协定”,实现了世贸组织成立18年来多边谈判“零的突破”,为陷入僵局多年的多哈回合谈判注入新的动力。
那么,这份“早期收获”真的开启了WTO的破冰之旅吗?
“巴厘一揽子协定”主要的成果是贸易便利化。众所周知,目前各国本身都在致力于贸易便利化,无论的WTO各成员国或地区本身,还是双边或多边协议的成员方,贸易便利化成为贸易自由化的一个基本程序,几乎和电脑、手机的升级换代一样自然。
贸易自由化的核心是市场的开放。在各级贸易自由化的谈判中,各类市场的开放是矛盾和摩擦的焦点。就WTO而言,从《1994年关贸总协定》到《农业协议》到《服务贸易总协定》都涉及各成员从产品到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从关税的降低到配额的减少和取消,每一回合的谈判都推动了各成员市场的不断开放。随着WTO成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各成员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等方面的差异逾来逾大,给协议的达成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
多哈回哈谈判之所以停滞不前,主要的原因是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问题。这次的“早期收获”针对棉花贸易,发达国家同意为最不发达国家开放市场,并为这些国家提高棉花产量提供协助。但是,主要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农业产品市场开放的谈判却没有丝毫实质性进展。长久以来农产品问题成为多哈回合谈判久拖不决的重要原因。农产品问题不仅在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矛盾,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也有重大摩擦。农业问题在大多数国家设计利益者众多,是各国重要部门,相关权益较为复杂多变,在WTO谈判中演变为矛盾的焦点。
多哈回合的“发展”议题太过宽泛也是谈判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多哈回合涵盖了农业、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反倾销、渔业补贴、贸易便利化等众多领域,许多超出了贸易范畴,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超出了WTO的“权限”。由于各国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经济水平相差悬殊,政治制度各不相同,要在如此庞杂的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是非常困难的。
认为“早期收获”开启了WTO的破冰之旅或许尚早。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早期收获”带来的积极作用。首先,为WTO建立自成立以来的第一份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有力地回击了“WTO崩溃论”,使得世界贸易体系没有走向解体;其次,为WTO今后的谈判似乎指明了一条道路,即回归到WTO管理世界贸易的基本职能上来,在众多的议题中选取与贸易有密切关系的方案,或许能够一步步解开多哈回合谈判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