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二——欧元区经济形势及前景展望
2013/11/28
一、总体形势2013年欧元区经济出现了积极向好趋势。欧元区国民生产总值在连续5个季度的下滑之后,在今年第一季度继续萎缩,第一季度国民生产总值环比下降了0.3%。而第二季度则环比增长0.3%,被解读为财政减赤和结构性改革的积极措施让欧元区结束了18个月的衰退。欧元区9月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初值为52.1,创2011年6月份以来最高值,9月份欧元区综合新订单指数升至51.6,是2011年6月份以来的最高值,欧元区经济第三季度也增长0.1%。欧元区工业产出的增长,受到了来自德国的推动。
德国经济第一季度受极端气候因素影响仅增长0.1%,但第二季度经济则增长了0.5%。德国失业率为6.8%,创二十年新低,赤字率控制在GDP的0.35%内,德国一季度劳动力市场就业环比比去年增长了0.7%,薪资水平增长了3.6%,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上涨,6月份德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升至6.5,是2007年9月以来的最高值。消费成为德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法国由于商业投资和出口的衰减,第一季度GDP下降0.1%,但第二季度在增长了0.4%,经济活动趋于活跃。法国8月消费者信心上升。德法两国的经济呈现的增长态势增强了市场对欧元区的乐观情绪。
欧债国家结构性改革显现了一定的成效,欧元区年劳动力成本增长率为0.9%,上升势头减缓。欧债国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也呈现了向好趋势。希腊财政减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3年基本财政盈余增加将占GDP的3%,银行业重组初有成效,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8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创4年以来的新高。意大利第一季度环比下滑0.6%,第二季度下滑幅度放缓为0.2%。IMF年中表示西班牙有效地稳定了经济。葡萄牙GDP第二季度实现了1.1%的增长。为解决欧元区经济衰退、公共债务水平攀升、银行业资产质量恶化这种恶性循环,欧元区于2013年主要采取了以下一系列应对措施。
二、欧元区应对经济衰退措施
第一,为增强欧元区金融市场流动性,欧洲央行于5月2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0.50%,目前尚未有迹象显示欧洲央行将退出直接货币交易计划等非常规性政策,并且欧洲央行官员表示有可能引入新一轮的长期再融资操作,以将市场利率波动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打压利率上升的趋势,防止高利率对经济增长产生遏制势头。
第二,在塞浦路斯救助中,欧元区的救助模式从直接救助银行业的方法出现了新模式,通过银行业重组,将银行股东、大额储户、债权人列为损失承担方,试图打破政府和银行深层次的捆绑,为政府解套。
第三,欧元区着手建立银行业联盟。9月12日,欧洲议会通过表决,批准建立银行业单一监管机制,向银行业联盟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同时各国也在着手探讨建立单一清算机制,德国也表示希望在不改变欧盟当前欧盟条约的前提下实现欧元区银行联盟,从而为解决欧债危机迈出重大的一步。
第四,欧委会宣布,将法国、西班牙和荷兰满足财政纪律的时间期限由2014年延后至2016年,同时将欧债危机应对方案由偏重财政减赤向深入改革和关注经济增长转变。欧盟关注青年人失业问题,发放80亿欧元的专项基金以降低青年人失业率。西班牙等重债国也陆续推出了中小企业扶植措施、深化能源和交通领域的改革措施。美国投资者近期大举买入欧元区股票,显示了市场对于欧元区盈利前景与地位的肯定。9月22日德国大选后,默克尔释放了保持欧元区政策稳定的信号,外界认为社民党或绿党即将入阁,将会让德国政府更多地重视欧元区的经济复苏与增长问题,为欧元区经济增添利好因素。但欧元区经济区失业率高企,重债国金融机构的资产状况不容乐观,削减财政赤字和结构性改革步伐缓慢,使得明年欧元区的复苏前景不容乐观。欧元区在经济向好的背后潜藏多重问题:
三、欧元区经济前景面临诸多难题
第一,大国经济问题重重。作为欧元区的发动机的德国经济增长有政府新能源政策和季节性因素的驱动。随着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增长减缓、欧元区国家需求低迷等问题的出现,导致德国出口形势的可持续性受到挑战,制造业优势受到削弱,9月德国出口出现大幅度下滑。法国虽然实现了季度增长,但第二季度法国失业率达10.5%,达1998年以来新高,而且法国青年失业率也高达26.5%,政府负债率高于90%。
第二,结构性改革成效不大。虽然重债国在结构性改革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深层次的改革难以推进,同时结构性改革措施的见效需要一个过程。各国在就业、银行业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但无令人信服的改革方案。同时经济脆弱、企业加速裁员投资放缓、复苏乏力更进一步加深了结构性改革的难度。高负债和财政紧缩所引发的紧缩循环尚未化解,意大利经济复苏前景不乐观,而政府负债快速增加,更达到了历史新高。
第三,紧缩、改革的压力以及经济增长乏力让重债国产生了改革疲劳。各国国内政治出现僵局,民众对改革措施严重不满,改革措施推行不力,导致经济增长前景渺茫。西班牙仍有相当一些改革措施目前尚未完全到位,希腊为获取新一笔援助款发放的22项改革条件中,只完成了17项。IMF承认高估了希腊改革力度及经济苏前景。
第四,金融行业隐忧重重。欧元区金融行业的偿付能力差、自有资本率低、盈利空间小。利率传导机制不畅,金融行业与实体行业之间利率传导机制受阻,长期再融资项目的红利并未能有效地传达到实体经济,而是成为银行业弥补自身头寸的工具。而且南欧各国的债务总额远超过欧元区所提供的救助资金规模,西班牙、葡萄牙的银行体系需要更进一步触及更深层利益的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