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会议讨论“网络空间治理”
2013/10/15
2013年10月17至18日,全球网络空间大会将在韩国首尔召开,将会有三十多个国家的外长率团参会,还有数百个来自各国的企业、工程师、学者代表参与讨论。会议将会重点讨论如何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网络空间的行为。这次大会是网络空间治理最有影响力的平台“伦敦进程”的第三次会议,前两次分别在英国伦敦和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这次会议因为“棱镜门”的揭露而格外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出席的人数和级别较以往更高。
目前网络空间治理格局主要可以分为发达国家、新兴大国、发展中国家三个群体,前两者在网络空间的属性、治理模式、治理平台上的分歧明显,而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与新兴国家相近,但更加重视能力建设、消减数字鸿沟等议题。综合来看,本次会议有以下主要看点:
第一,这次会议需要解决的问题众多,既包括“建章立制”层面,又包括“基本认知”层面,各国的立场存有较大差异。随着WEB2.0、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突破,网络空间中的资源不断在集聚,已经成为人类继陆地、海洋、太空、极地之外的第五大战略空间。空间中的权力结构极其复杂,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都试图通过建立有利于自己的规章制度而影响空间中资源划分和权力归属。
各方对网络空间的根本属性存在不同认知。美国将其视为“新公域”,试图抹杀国家的网络主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霸权。而广大发展中国家认为网络空间是建立在国家之上,具有“主权”属性,有关互联网的公共政策是国家的内政。
第二,本次会议虽然是官方主导,但是协商性质会议,不会签署有约束性的条约。因此有两个话题是各方都比较关注的。分别是美欧主导的《布达佩斯网络犯罪公约》是否能够被广泛接受,现在已经有多个发达国家签署了条约,但发展中国家对于条约的代表性和其中个别条款存有疑虑,该条款涉及到对他国主权的让渡。
另一项是美国是否会在各方压力之下交出ICANN(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的管理权,ICANN虽然说是非政府机构,但一直处于美国商务部管理之下,并且美国曾多次把ICANN作为武器。2001年美国政府在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前指令ICANN停止对以.iq结尾的伊拉克国家顶级域名的解析服务,使得伊拉克境内的网站全面停止提供服务,对伊拉克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政治、经济混乱。此外,美国对于他国的域名还私相授受。在塔利班统治阿富汗时期,ICANN将以“.af”结尾的域名管理权授予美国认为合法的前流亡政府,反恐战争之后于2003年转交给美国支持的阿富汗过渡政府。虽然各方对于美国垄断的管理权不满,让联合国来接管ICANN的提议已有不少的支持者,但美国似乎没有做出让出管理权的准备。
第三,美国如何向国际社会解释“棱镜门”计划。这次会议给那些受到美国网络监控的国家一次难得的“算账”机会,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有多个国家将会借机向美国发难,这次会议上,美国将难用“情报收集是政府的正常工作”和“反恐需要”来打发各国。否则,在其他议题上美国的观点将会招致抵制。
第四,会议是否能够找出妙招对付网络安全问题?在网络空间治理没有取得重大进展之前,国际社会尚无法约束空间中的行为体。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障网络安全?这次会议除了政府代表外,企业代表、技术团体、学者、非政府组织都积极地参与会议。他们在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等领域都可以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