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English

简讯

“中孟关系与国际形势”座谈会会议综述

2025年04月24日

2025年4月21日下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专家学者与2025年孟加拉国外交官访华团举行“中孟关系与国际形势”座谈会。本次会议围绕两个议题展开,分别是“中孟关系与南亚、中东形势 ”和“中孟与大国关系发展”。我院不同区域国别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与来自孟外交部的21位外交官进行了积极交流互动。

1.png

   

微信截图_20250424202451.png

上研院公共政策与创新研究所所长于宏源主持第一小节“中孟关系与南亚、中东形势 ”,来自中孟双方4位发言人围绕议题分享了各自观点。

宗义.png

上研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研究中心(孟)中方主任刘宗义:在面临重重外部挑战背景下,孟加拉国首席顾问尤努斯对中国的访问加深了两国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孟都希望加强务实合作,实现各自现代化目标。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国家面临的最大矛盾是其人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与无法满足这些需求之间的矛盾,而该地区的大国阻碍地区以外国家为该地区内的国家提供满足这些需求的能力。在特朗普对全球发起关税战背景下,只要孟加拉国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中国企业就会继续与孟加拉国开展产业合作,支持孟加拉的工业化进程。中国对孟加拉国的投资尤其聚焦于纺织业、清洁能源、数字经济、农业和制造业等中国在世界上领先的领域。

khan2.png

孟加拉国外交部高级助理秘书沙罗瓦尔M. S. 汗(Sharowar M. S. Khan):孟方高度赞赏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共同原则基础上的中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孟临时政府领导人尤努斯将中国作为其就任后首访国家,充分体现孟方深化双边关系的坚定意愿。今年是中孟建交50周年。孟中关系旨在长期造福两国人民,并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做出贡献。罗兴亚人问题已超越传统安全范畴,演变为涉及社会保障、边境安全及区域稳定的复合型危机。孟希望中国能够继续利用其地区影响和外交渠道,帮助解决罗兴亚人问题。当前南亚正处于关键十字路口。孟方全力支持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为地区发展注入新动能。

金良祥.png

上研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所周边安全室主任金良祥:中东地区的区域秩序正经历转型,该区域的秩序有四个特点。第一,中东地区旧秩序的解构与权力结构的重塑,传统上被美国主导的结构正在被消解。第二,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竞争正在加剧,包括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欧洲国家等地区影响力正在上升,地缘竞争的参与者行为体数量在上升。第三,政治道德上的腐败。和美国一样,中东地区也面临政治风气问题。部分国家只考虑自身利益而忽视地区利益。第四,沙特阿拉伯与伊朗的和解是新地区秩序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国为沙伊和解以及对该地区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TAM.png

孟加拉国外交部助理秘书塔斯尼玛·伊法特(Tasnima Iffat:):孟加拉国政府致力于与所有南亚邻国紧密合作,为地区共同的安全、繁荣、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孟致力于构建公平竞争环境和包容性增长环境,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进程,重点推进跨境物流标准化建设和市场准入制度协调。孟积极参与南盟(SAARC)、“孟不印尼”(BBIN)、“孟中印缅经济走廊”(BCIM)等机制,致力于推动地区多样化的互联互通体系、能源走廊和数字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孟致力于推动地区协调促进地区气候韧性建设,推动建立南亚灾害联防机制、气候融资机制等。孟加拉国致力于通过合作增强食物安全和社区韧性,与南亚国家一道,促进数字包容性发展。全球治理方面,孟致力于与南亚国家在一系列国际组织内携手在关键议题上发出地区声音。孟加拉国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愿与所有南亚邻国合作推动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南亚地区。

微信截图_20250424202802.png

上研院西亚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周玉渊主持第二小节“中孟与大国关系发展”。

Walid.png

孟加拉国外交部高级助理秘书瓦利德·穆罕默德(Walid Mohammad):孟加拉国认为,在全球安全方面,最重要的议题莫过于全球军控与裁军。对于像孟加拉国这样人口稠密、缺乏地理缓冲且毗邻拥核邻国的国家来说,其安全的首要诉求就是总体裁军。当今世界主要大国对于裁军问题充满了分歧。然而,事实上可以找到很多共识领域,包括在核不扩散条约(NPT)、全面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CTBT)、建立无核区、新兴领域治理等,中国、俄罗斯、美国和欧盟等都有广泛共识。孟加拉国认为,NPT是全球安全和裁军的基石,孟是南亚地区最早签署核批准CTBT的国家之一,并且呼吁在南亚建立无核区。孟加拉国愿为弥合分歧、构建可持续全球安全架构发挥桥梁作用,坚信通过凝聚战略共识而非扩大矛盾分歧,人类方能实现持久和平愿景。

wuchunsi.png

上研院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莼思:一方面,当前世界的安全环境正在经历某种程度的恶化,一些国家对核武器的追求为国际安全增添了不稳定因素,核军控制度需要更加积极地落实。而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激进的政策强迫许多国家选边站队,而这种情况使中孟之间建立了一种更深层次的联系。中美关系现在正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时刻,美国正在放弃其在二战后亲手建立起来的国际制度,开始以美国优先为名义从其他国家索取。在美国内部也有许多反对的声音,包括美联储等机构试图反对美国总统的政策。而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世界必须重新考虑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冲击,以保护我们自身的利益。

Basarat (1).png

孟加拉国外交部助理秘书巴萨拉特·娜兹亚(Basarat Nazia):在日益碎片化和难以预测的世界,孟加拉国始终秉持与各方建立伙伴关系。孟加拉国与欧洲、欧盟的关系长期友好。欧盟已经是孟加拉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孟加拉国与欧盟的关系不仅仅涉及贸易,在反恐、反极端主义和促进移民活动安全、有序等方面有共同利益。在孟加拉国与东欧国家和独联体国家关系方面,孟认为这一地区存在很大机遇,包括学生交流合作、化肥和小麦贸易等合作。俄罗斯始终是孟加拉国在能源安全与国防方面合作的重要伙伴。同时孟加拉国也致力于与东欧合作。在孟海外移民方面,当前在欧洲出现的民粹主义浪潮对孟在欧洲超过100万人的移民社群的影响令人忧虑。孟加拉国也紧密关注新兴的国际集团,如金砖国家(BRICS),将促进包容性发展与南南合作。

赵龙.png

上研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赵隆:特朗普上台并戏剧性地扭转了美国对乌克兰危机的态度和与对俄政策之后,中美俄新三角关系作为一个概念性术语在国际上又成为了一个讨论的热点。很多人认为中国乐见这种关系的重组,因为这似乎能够帮助中俄获得与美国共同塑造全球议程的机会。但实际上,中国对这种关系的重组持谨慎态度,因为这种称谓潜在地唤醒了对地区势力范围划分和大国政治的关注,而这些原本只是二战后与冷战的遗留问题。相反,世界需要一个全球性的贸易投资和价值链体系,而不是由大国政治驱动的格局。新三角关系对中国来说既不必要也不可取,中国长期以来专注于本国发展,坚持不干涉政策,倡导多边和包容性的秩序。
        上研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叶玉、外交政策研究所大国外交室主任周士新、南亚研究中心李红梅博士、谈晨逸博士、东北亚研究中心周生升博士、拉美研究中心来源博士、拟任中国研究中心(孟加拉国)中方执行副主任朱仕诚、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吴孟克、中国驻孟使馆随员茹琪等一同出席会议并参与讨论。


整理:

吴孟克,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薛世锟,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