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English

简讯

我院成功举办“共同应对疫情冲击下的澜湄气候安全问题”国际研讨会

2022年09月27日

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正在发生复杂变化,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问题突出。新冠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仍缓,乌克兰危机的负面影响蔓延,能源、粮食和金融问题层出不穷。澜湄次区域是气候适应敏感性和脆弱性地区,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的利益攸关方,应对气候变化治理让澜湄次区域成为一个相互影响与依存的命运共同体。在新冠疫情和气候变化叠加背景下,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治理重要性凸显,澜沧江-湄公河合作(LMC)机制等合作加速发展。

2022年9月27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瑞士人道主义对话中心(Centre of Humanitarian Dialogue)、泰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Studies Center)共同举办“共同应对疫情冲击下的澜湄气候安全问题”国际研讨会,来自澜湄区域泰国、柬埔寨、缅甸、越南、中国等多方学者就疫情后澜湄区域气候应对的韧性建设和绿色复苏、气候治理机制协调等问题展开讨论。

照片.jpg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在致辞中表示,面对气候变化挑战,澜湄地区相互支持,加强合作。2022年澜湄外长会议《关于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框架下深化灾害管理合作的联合声明》促进了澜湄区域生态文明和防灾减灾建设。鉴于全球气候变化,该地区越来越严重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共建美丽家园”是应对澜湄区域绿色复苏和重要理念。与会各方可推进各国间跨地区智库合作,共同助力澜湄发展命运共同体建设。

陈院长.JPG

会议第一节以“气候与疫情影响和绿色适应在社区案例比较研究”为主题,由我院公共政策所所长于宏源主持。邀请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处长李霞、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山地未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许建初、泰国环境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吉兰努·萨康端(Jeeranuch Sakkhamduang)参与讨论。专家们主要讨论了新冠疫情和气候变化在社区层面的冲击和影响,以及可供借鉴的在地气候适应方式。与会专家表示,澜湄地区合作推进绿色复苏的需求上升。区域各国都应当思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以为不确定的未来做好准备。希望在未来能够产生更切合实际的想法和政策建议,供有关当局参考。我们不仅应将气候变化视为对发展和环境的挑战,也应将其视为一种安全挑战,这是很有必要的。

于老师.JPG

会议第二节以“公共气候安全与治理协调:灾害预警机制”为主题。邀请泰国环境质量促进部环境研究和培训中心气候变化小组主任阿萨蒙·林撒衮(Atsamon Limsakul),亚洲视觉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项目协调员诺恩·钱德尼(Noun Chandany),世界气象组织减灾司前司长汤绪参加发言。主要议题为“评估湄公河流域当前气候灾害预警机制以及在区域、国家和地方分享最佳做法”。人类互动造成的全球变暖已成不争的事实,全球的各种极端天气已成常态,其中南亚和东南亚是非常脆弱的地区。围绕该问题,专家们就国际多边机构、区域国家早期预警系统建设规划、已经取得的进展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讨论。与会专家表示,在如今的经济、气候、疫情背景下,澜湄地区不仅支持自下而上的机制,也需要自上而下的机制,要利用政府金融投资的力量来促进能源转型中国在坚持对澜湄区域环境保护合作,建立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加强区域水资源管理,建立澜湄流域水资源合作中心;推进澜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在澜湄区域取得重要进展等。澜湄区域合作宜从从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发展、提高经济和社会基本保障、制度建设和环境气候问题等议题入手,并促进区域协同发展,通过区域内的相互投资和经贸关系不断发展,带动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与会专家表示,影响澜湄区域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挑战主要存在在治理机制、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提供三大方面的赤字,各国都在开展大规模绿色复苏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我们必须采取紧急的行动,让湄澜地区国家在疫情后的投资里,都能够融入到气候安全、绿色发展的元素,抓住共同合作机遇期。

会议第三节以“前瞻:早期预警、适应和人类安全”为主题。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缅甸水资源管理专家钦尼尼登(Khin Ni Ni Thein)发言讨论了如何优化全流域水资源管理合作,以保障区域气候安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会议最后,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和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于宏源、泰国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阿努松·辛万诺(Anuson Chinvanno)总结并致闭幕词。

参加本次会议的其他代表有芹苴大学农学院土壤科学系土壤科学副教授周明葵、库龙水稻研究所应用生物技术中心主任库翁(Nguyen The Cuong),亚洲研究所湄公河研究中心主任吴克里·巴塔马南(Ukrist Pathmanand),芹苴大学湄公河龙-气候变化研究所所长齐云帕当(Van Pham Dang Tri),牛津大学的访问研究员温缪都(Win Myo Thu),我院外交政策研究所大国外交室主任周士新、外交政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彦良,助理研究员朱云杰和助理研究员周亦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