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访孟交流

达卡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中孟发展经验和治国理政交流”研讨会

3月25日,达卡大学中国研究中心(CCS)成功举办中孟发展经验和治国理政交流研讨会。中国驻孟加拉国姚文大使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达卡大学校长兼中国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席马克苏德·卡玛尔(Maksud Kamal)主持会议,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兼中国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陈东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孟代表苏珊·维泽(Susan Vize)、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孟代表斯特凡·利勒(Stefan Liller,)、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孟代表石教群分别发表主旨演讲。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大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执行院长姚洋教授就中国的增长潜力作了专题报告。来自中孟双方的专家学者围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治理与国内稳定”分别发表了观点和看法。普遍认为,中国研究中心的成立将积极促进不同文化、不同社会之间的相互交流,将对中孟关系的深入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365833130.jpg

中国驻孟加拉国姚文大使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孟加拉国新政府执政的第一年。中孟两国都处于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两国虽然社会体系不同,但仍有诸多相似之处,第一,两国都实现了经济增长;第二,两国政府都确保了长期的社会稳定;第三,两国都拥有坚强的领导体系。姚文大使表示,他将致力于促进两国学者的对话交流。中国研究中心是一个两国智库学者之间进行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关于研究中心的未来发展方向,他希望未来中国研究中心能够加强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研究,为加强中孟发展战略对接提出务实建议,营造有利于中孟关系发展的舆论环境,加大中孟学者间的交流研讨,为新形势下的中孟关系大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webwxgetmsgimg.jpg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兼中国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陈东晓表示,虽然当前发达国家的精力已经转移到地缘政治上,但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与社会发展永远是第一要务。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的核心要义为 “六个坚持”, 这“六个坚持”契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关于全球发展治理转型的需要,延伸了新发展理念内涵,明确回答了“全球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体现了中国的国际发展观。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是中国倡导的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个支柱。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则是落实三大全球倡议的具体实践和先行探索,为落实三大全球倡议奠定坚实物质基础。中孟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这是两国发展和国家治理经验交流的具体体现,随着交流合作的加深,相信中孟两国必将取得更大发展成就。

265615279.jpg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孟代表苏珊主要就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发表了看法。她认为高等教育事关国家的未来,但人们习惯聚焦当下所面临的困难挑战而忽略具有长远影响的因素,她指出这也是为什么今年联合国发起召开“未来峰会”的原因。这个会议旨在通过对话讨论、联合研究来共同应对挑战。她相信中国研究中心(CCS)通过加强不同文化、不同社会、不同体系之间的交流对话,有助于解决共同面临的难题。她指出,中国研究中心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可以从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的视角来看待彼此所面临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并通过相互交流来共同寻找解决之道。她高度赞赏中国研究中心的这种合作模式,认为它可以积极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252308293.jpg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孟代表斯特凡回顾了过去几年全球所面临的系列挑战,包括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巴以冲突、气候变化等,指出这些危机需要大家携手应对。他积极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重要性,认为研讨会通过聚集两国专家学者,可以共同讨论如何应对我们时代所面临的复杂挑战。关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他指出其目标是致力于人类发展,而当前数字技术、环境变化等所带来的影响使得合作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急迫。中孟两国联合成立的达卡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强调合作发展和文化交流,因此具有积极意义。

631065672.jpg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孟代表石教群高度评价中国研究中心的成立,他认为这是致力于知识探索与合作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同时,中国研究中心也是南南合作的典型案例,为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搭建了“金色桥梁”,有助于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包容互鉴,促进文明多样性。通过中国研究中心的平台,中孟合作将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此外,他还介绍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孟加拉国的主要目标、重点合作项目等,其中涉及关系孟加拉国国计民生的粮食安全、水资源卫生以及农业等领域,可以和中国研究中心进行合作。

734665712.jpg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大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教授以中国的增长潜力为题作了专题报告。他向所有参会嘉宾介绍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全面驳斥了外界唱衰中国的论调,指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主要优势,为大家描绘了一个客观、理性和全面的中国经济发展图景。他指出,中国的制造业能力依然强劲,这是中国的长期优势。同时,在高科技领域,中国已在部分领域引领世界,如人工智能、可替代能源等方面。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封锁不但没有限制中国的科技发展,反而倒逼中国加速高科技领域发展的步伐。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封锁行为对美形成了一定反噬,阻碍了美国部分企业的发展。此外,他还就中国的国内消费、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等领域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最后他总结道,中国的经济仍然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未来30年中国将在更多的高科技前沿领域发挥引领作用;美国对华“脱钩断链”政策不会有效,世界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将继续增加;中国短期的经济增长减速只是为了给结构性调整预留空间。本环节由孟加拉国沙贾拉尔科技大学副校长法里德·乌丁·艾哈迈德(Farid Uddin Ahmed)教授主持。

494137694.jpg

随后,来自中国、孟加拉国的专家学者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治理与国内稳定等议题发表了主要看法,分享了中、孟两国各自国内相关领域发展进程以及可以相互借鉴的主要经验。双方学者发言紧密结合两国历史发展与现实国情,比较分析了两国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为未来两国的合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其中,在国家治理、农村农业发展、环境治理、脱贫攻坚、互联互通、教育、智库建设等领域双方都可以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与经验分享。
中国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分别主持会议、点评和总结。其中云南大学副校长胡金明、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顾红亮分别做小节主持,阿卡利科技大学副校长迪达勒·阿拉姆(Didar-ul-Alam)教授进行小节点评,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与达卡大学学术副校长西特什·钱德拉·巴沙(Sitesh Chandra Bacha)最后对研讨会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