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总览

中国-南亚发展合作高端对话会会议综述

2025年09月06日

美颜版合影 (1).png

2025年9月1日,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南亚发展合作高端对话会”在沪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以发展促安全:中国与南亚国家携手并进,打造和平安全、团结合作、发展繁荣的南亚”。来自中国、孟加拉国、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的三十余名中外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出席会议。

陈东晓 (1) (1).png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指出,当前世界正面临多重挑战与深刻变革,南亚地区在和平稳定、发展和区域合作方面仍存在显著赤字。中国与南亚国家应超越地缘政治竞争的传统思维,统筹安全与发展,加强发展合作,深化人文与智库交流,共同将南亚打造为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的典范。

陈伟.png

外交部亚洲司参赞陈伟指出,中国与南亚国家始终保持着密切交往,各领域合作不断拓展,合作的层次不断提升,为本地区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中方愿同南亚各国一道努力,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各领域友好交往和利益融合,为地区长治久安、稳定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杨洁勉 (1) (1).png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杨洁勉建议,中国与南亚国家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机制化合作,推动双方合作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新阶段。面对当前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国际形势,国际社会加强合作至关重要。中国与南亚国家应在办好自身事务的基础上,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开放的区域主义,持续拓展互惠合作与战略伙伴关系。

苏海尔.png

巴基斯坦前外秘、伊斯兰堡战略研究所(ISSI)所长苏海尔·马哈茂德(Sohail Mahmood)表示,当前国际格局正发生深刻演变,南亚地区处于这一进程的核心位置。该地区面临显著的发展赤字和机制合作不足的挑战。习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获得了南亚国家的积极响应。中国-南亚国家应把握机遇,通过发展促进安全,共同推动构建中国-南亚命运共同体。

议题一:维护地区安全

Ahmed Saeed HI_M_.png

巴基斯坦退役海军中将、国家海洋事务研究所所长艾哈迈德·赛义德(Ahmed Saeed HI<M>)指出,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海洋已成为各国博弈的焦点,而合作机制仍显不足。面对新兴技术发展和国际格局变动,南亚国家应加强机制化协作,超越地缘分歧,协同应对海洋安全等问题。

Md Mahboob Sarwar.png

孟加拉国退役准将、军事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穆罕默德·马赫布·萨瓦尔(Md Mahboob Sarwar)表示,孟加拉国正面临大国竞争、邻国动荡、气候变化、难民涌入及毒品走私等多重安全威胁。孟方呼吁与中国、印度、缅甸及巴基斯坦共建多边协作机制,以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维护地区稳定。

Ahmed A. Jawad.png

斯里兰卡外交部前附加秘书、探路者基金会董事艾哈迈德·A·贾瓦德(Ahmed A. Jawad)表示,作为南亚小国,斯里兰卡的安全与发展深受地区及大国竞争影响。斯方希望建立可调节大国关系的区域机制,有效化解冲突,构建多边共赢的安全架构。
       随后,与会专家围绕中国与南亚国家安全合作、维护地区稳定、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等议题展开讨论。专家普遍认为,南亚安全格局正面临转折,长期以来权力分配不均下的脆弱稳定难以持续。中国应与南亚国家加强机制化合作,南亚国家也需扩大与域外国家协作,共同构建包容开放的地区安全新格局。

议题二:促进共同发展

Yubaraj Sangroula.png

尼泊尔前总检察长、加德满都法学院执行董事尤布拉奇·桑格卢拉(Yubaraj Sangroula)表示,许多南亚国家如尼泊尔经济脆弱,陷入西方主导的“外部援助陷阱”,且是社会财富分配高度不均。尼泊尔希望加强与中方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改变地缘经济格局。
       印度-孟加拉国联合河水委员会孟方委员穆罕默德·阿布尔·侯赛因(Mohammad Abul Hossen)表示,南亚亟需建立全流域水资源治理机制,中国作为多条河流发源地应被纳入。流域各国应加强数据共享、技术交流和灾害防治合作。
       马尔代夫渔业和海洋资源部国务部长阿姆扎特·艾哈迈德(Amzath Ahmed)表示,马尔代夫作为群岛国家,面临劳动力短缺和气候变化等挑战。中马在“一带一路”合作中取得实效,马方希望继续在基建、海洋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与中方深化合作。

开会合影.png

原中国驻巴基斯坦卡拉奇总领事李碧建探讨了中国与南亚国家加强发展合作的路径,包括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气候韧性、物流金融合作等,并建议加强教育科研、技术经验共享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合作。

随后,专家就中南亚深化经济社会合作、推动共同发展、加强产业对接等具体路径进行交流。专家认为,南亚受区域格局和治理赤字制约,应与中国加强发展合作与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创新发展路径,融入更广阔地域产业链与价值链。

议题三:南亚地区小多边合作

Salma Malik.png

巴基斯坦真纳大学教授萨尔玛·马利克(Salma Malik)表示,中国引领的南亚小多边合作对区域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双方应加强机制建设,增加地区公共产品供给,推进区域互联互通与人文交流。

jiangyili.png

外交部亚洲司前参赞江亦丽指出,小多边合作有助于改善南亚公共产品短缺。应以中孟巴合作为引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基础设施联通,合力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

Sayema Haque Bidisha.png

达卡大学经济学教授塞耶马·哈克·比迪沙(Sayema Haque Bidisha)表示,南亚地区现有机制在基建、金融、绿色转型等方面已见成效,但仍受信任不足和地缘竞争制约。未来南亚可通过小多边机制加强基础设施联通、人文交流、旅游与防灾合作。

钱峰.png

清华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钱峰指出,中国与南亚国家小多边合作具五方面优势:务实发展导向、政策稳定、机制灵活、无附加条件、产业互补。南亚国家藉此获得发展机遇,增强主权独立性。
       随后,专家探讨了中国与南亚通过小多边和次区域合作促进地区安全与发展的可行性。专家普遍认为,中国作为合作伙伴具有独特优势,双方应加强治国理政与人文交流,助力南亚国家改善发展环境、释放发展潜力。

       会议闭幕式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研究中心(孟)中方主任刘宗义主持。

Kabir.png

前孟加拉国驻美大使、孟加拉国企业研究所(BEI)所长M·胡马云·卡比尔(M Humayun Kabir)表示,长期以来,南亚地区缺乏共同安全观,导致地区安全与发展格局复杂震荡。南亚国家无法依靠固守区域摆脱其面临困境,应构建开放包容的区域主义。南亚国家从政府到民间各层级普遍对中国抱有善意,期待中国在南亚地区发挥更大作用。

李开盛.png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李开盛指出,中国与南亚国家加强发展合作非常必要且潜力巨大。中国正开启新一轮对外产业合作,为南亚国家带来新机遇。本次研讨会首创汇聚多个南亚国家参与者的新模式,上研院希望继续为中国与南亚国家关系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