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国青年访华项目

2024年孟加拉国青年外交官访华团开班仪式在我院举行

2024730日上午,孟加拉国青年外交官访华团开班仪式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隆重举行。此次代表团由25名来自孟加拉国外交部的青年干部组成,将对上海和北京展开为期12天的访问。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中国研究中心(孟加拉国)学术委员会主席陈东晓,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杨洁勉教授出席开班式。
1.jpg


2.jpg        陈东晓院长对代表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当今世界正进入新一轮动荡变革期,地缘政治对抗、地缘经济竞争加剧,科技革命、绿色转型加速,全球治理和世界现代化既面临重要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上研院的使命是把
思想库(think-tank和行动库(do-tank)”更紧密的统一起来,为全球治理和世界现代化提供更多高水平的知识分享和知识创造的平台。中国研究中心(孟加拉国)就是中孟两国建立知识分享和知识创造平台的最新成果。中国研究中心的建设得到中孟两国领导人的关心,得到中国中央政府和上海市政府的支持。202479日,哈西娜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中孟共同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明确提到:双方支持中国研究中心充分发挥作用,支持两国智库、学者开展交流对话。陈东晓院长勉励代表团成员要胸怀天下、追求卓越,希望代表团此行能更切身感受中国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增进对中国文化、制度的了解。中孟两国同属发展中国家,都是全球南方的成员,两国在双边、地区和全球多边层面具有许多重要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关切,存在巨大合作空间,双方加强合作是地区和平、发展、合作事业的重要力量。
3.jpg


4.jpg        孟加拉国青年外交官访华团团长马里安
·贝古姆(Marjan Begum)女士表示,中孟关系充满生机和活力,两国的合作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以及命运与共基础之上的,孟加拉国对中国在过去70多年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深表钦佩。而中国也一如既往地支持孟加拉国的发展,包括帮助孟加拉国致力于2026年从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名单中毕业,以及实现2041愿景。中孟两国的伙伴关系与合作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之上的,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最终促使了两国关系升级为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中孟在文化、媒体、教育、旅游及智库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互动与合作。希望代表团此行访华能增长见识、增进对中国的文化、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中国人民的了解。
5.jpg

6.jpg

上研院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杨洁勉教授为代表团作了中国的世界观和地区合作愿景专题讲座。杨洁勉教授表示,中孟两国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和发展进程,两国都致力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一个国家只要社会稳定,人民团结一致、奋发图强,就能实现自己的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取决于国内发展条件。他分享了中国的发展经验和发展历程,以及面临的系列国际国内挑战。他强调,一个国家硬件设施的发展相对容易,可能只需一两代人就可实现改变,但软实力的发展却不同,需要更多的时间投入,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只强调以GDP为代表的经济增长,而应全方位考虑其他指标和因素。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要相互学习和相互借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而不是唯我独尊。中孟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支持、携手并进、彼此成就,践行了真正的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的外交也努力将本国利益与全球利益相结合,中国先后提出了三大全球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以致力于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三大倡议是相互关联而不是相互独立的,其中发展是安全与文明的基础,安全是发展与文明的前提条件,而文明是发展与安全的推动力。杨洁勉教授建议,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应该共同致力于践行全球三大倡议。中国也希望通过区域合作来推动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以及弥补现有国际机制的不足和失灵。
7.jpg

开班仪式由上研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国研究中心(孟加拉国)中方主任刘宗义主持。上研院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处处长朱菊华、中国研究中心(孟加拉国)执行副主任李红梅、上研院南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谈晨逸、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馆随员茹琪、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馆高级政治调研员摩西等与会。
8.jpg

代表团于729日抵沪,当天下午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叶靓在市外办会见了代表团一行,并与代表团成员进行交流。叶靓副主任向代表团简要介绍了上海市外办的职能以及上海市的基本情况,包括近年来五大中心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与代表团分享了上海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精神,并积极展望上海与孟加拉国在人文交流、经贸投资、基础建设等诸多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合作。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李开盛、市外办亚大处处长周国荣等陪同会见。
9.jpg

10.jpg